有的媽媽會問,寶寶總愛眨眼是不是病?其實,倘若寶寶有抽動障礙的症狀,脾氣往往會比較大,情緒紊亂。而有抽動障礙的寶寶經常表現出擠眉,眨眼,擺頭,露牙,聳肩或是咀嚼,反復咳嗽,甩手,握拳,鄒鼻,打哈欠這些問題。嬰幼兒會感到十分痛苦,可稍大的寶寶則會顯得自卑。
一位媽媽和同事交流寶寶問題的時候,十分苦惱地說,最近老是發現兒子有眨眼、擠眉、聳肩、清嗓子的壞毛病,也不知道是和誰學的,說了很多次也不改。同事建議她領著帥帥到醫院檢查,檢查後,醫生診斷為兒童抽動障礙。
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部副主任醫師朱曉華說,兒童抽動障礙是指身體任何部分的一組或一群肌肉發生不自主、重復、快速的運動和發聲抽動,並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觀念和動作、自傷行為等症狀。
有抽動障礙的孩子常常伴有情緒紊亂,脾氣特別大。臨床上常表現為眨眼、擠眉、露齒、皺鼻、擺頭、聳肩或吸吮、反復咳嗽、清嗓、咀嚼,有時也表現為打哈欠、握拳、甩手等,患兒常感到非常痛苦,大孩子會感覺在同伴面前很自卑。這種病多見於男孩,常有抽動家族史。
兒童抽動症會影響學習和社交
兒童抽動症並非是孩子的壞毛病,而是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對兒童的學習、個性發展和社會交往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患兒的抽動會導致其注意力分散,由於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學習上,這些孩子的成績一般較差,同學和老師的歧視或嘲笑,會讓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逃學。
愛心小貼士:
4到12周歲是寶寶自我意識形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寶寶的自我意識有著一定的發展,可以對自我形成評價。而歲數較小的寶寶的自我評價大多數是來自父母,伙伴或老師。倘若寶寶在這個時候受到父母責罵,伙伴捉弄,老師批評,那麼對寶寶的身心發展都會帶來巨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