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白內障 >> 白內障診斷治療 >> 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

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

  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療先天性白內障呢?先天性白內障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你了解嗎?我們來看看下面內容的詳細介紹:

  隨著顯微手術技巧的完善和器械設配的改進,白內障手術的成功率和術後效果都取得了明顯提高。但對於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仍面臨巨大的挑戰,其手術操作相對困難而且效果欠佳。兒童先天性白內障對視覺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其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但兒童白內障摘除術後是否同期植入人工晶體,長期以來一直是眼科爭論的焦點問題。現將先天性白內障相關問題討論分析如下。

  一、先天性白內障的定義

  先天性白內障(congenital cataract)是指出生前後就已存在及一部分在出生後逐漸發展的、由先天遺傳或發育過程中形成的晶狀體混濁。新生兒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病率約為4%。新生盲兒中有30%左右是由白內障所致。

  二、先天性白內障的分類、病因、臨床表現

  根據先天性白內障不同的形態、程度、部位等可分為不同類型。其各自的臨床表現也有不同。

  1.全白內障:晶體全部或近於全部混濁,也可以是在出生後逐漸發展,在1歲內全部混濁。這是因為晶體纖維在發育的中期或後期受損害所致。臨床表現為瞳孔區晶體呈白色混濁,有時囊膜增厚,鈣化或皮質濃縮甚至脫位。視力障礙明顯,多為雙側性,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最多見,在一個家族內可以連續數代遺傳。少數為隱性遺傳,極少數為性連鎖隱性遺傳。

  2.膜性白內障:當先天性完全性白內障的晶體纖維在宮內發生退行性變時,其皮質逐漸吸收而形成膜性白內障。當皮質腫脹或玻璃體動脈牽拉後囊膜,可引起後囊膜破裂,加速了皮質的吸收,即表現為先天性無晶體。臨床表現為灰白色的硬膜,有多少不等的帶色彩的斑點,表面不規則,有時在膜的表面可看到睫狀突和血管,後者可能來自胚胚血管膜。亦有纖維組織伸到膜的表面,故又稱血管膜性白內障或纖維性白內障。單眼或雙眼發病。視力損害嚴重。少數病例合並宮內虹膜睫狀體炎。

  3.核性白內障:本病比較常見,約占先天性白內障的1/4。胚胎核和胎兒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混濁,混濁范圍為4~5mm,完全遮擋瞳孔區,因此視力障礙明顯。多為雙眼患病。通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為隱性遺傳,也有散發性。

  4.繞核性白內障:此種類型的白內障很常見,占先天性白內障40%。因為混濁位於核周圍的層間,故又稱為板層白內障。通常靜止不發展,雙側性。臨床表現是在胎兒核的周圍繞核混濁,這些混濁是由許多細小白點組成,皮質和胚胎核透明。在混濁區的外周,有“v”字形混濁騎跨在混濁帶的前後,稱為“騎子”。由於核中央透明,視力影響不十分嚴重。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晶體在胚胎某一時期的代謝障礙而出現了一層混濁。同時也可伴有周身其它系統疾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最多,在文獻上曾有報告在一家系垂直傳代多達11代,在542人中有132人為繞核性白內障患者。

  5.前極白內障:本病的特點是在晶體前囊膜中央的局限混濁,混濁的范圍不等,有不超過0.1mm的小白點混濁;亦可很大,並占滿瞳孔區,多為圓形,可伸入晶體皮質內或是突出到前房內,甚至突出的前極部分觸及到角膜,稱為角錐白內障。在角膜中央有相對應的白色局限性混濁。部分有虹膜殘膜。前極白內障的晶體核透明,表明胚胎後期的囊膜受到損害,囊膜異常反應而形成一個白色團塊,用針可將混濁的團塊拔掉,保持晶體囊膜的完整性。雙側患病,靜止不發展,視力無明顯影響,可不治療。

1 2 3 下一頁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