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百科知識 >> 眼部疾病病因 >>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春季角結膜炎(vernalkeratoconjunctivitis,VKC)又名春季卡它性結膜炎、季節性結膜炎等,是反復發作的雙側慢性眼表疾病,占變應性眼病的0.5%,有環境和種族傾向。主要影響兒童和青少年,20歲以下男性多見,嚴重者危害角膜,可損害視力。

  【病因】

  VKC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通常認為和花粉敏感有關,各種微生物的蛋白質成分、動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致敏。IgE介導的超敏反應是VKC最基本的發病機制,但是僅Ⅰ型超敏反應還不能完全解釋VKC的發病機制,近年研究發現在VKC患者的結膜基質層中還有數量較多的單核細胞浸潤,大部分屬於Th2型細胞。因此VKC是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參與的超敏反應,即Ⅰ型超敏反應(速發型超敏反應)和Ⅳ型超敏反應(遲發型超敏反應)的組合。

  【臨床表現】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VKC主要的症狀是眼部奇癢。在白天經過刺激或環境誘發後,如灰塵、頭皮屑、亮光、風、汗漬和揉擦,夜間症狀加重;其他症狀還有疼痛、異物感、羞光、燒灼感、流淚和粘性分泌物增多。根據眼部體征的不同,臨床上把春季角結膜炎分為睑結膜型、角結膜緣型及混合型。

  睑結膜型的特點是睑結膜呈粉紅色,上睑結膜巨大乳頭呈鋪路石樣排列。乳頭形狀不一,扁平外觀,包含有毛細血管叢。裂隙燈下可見乳頭直徑在0.1~0.8mm之間,彼此相連。熒光素可使乳頭頂部著染,在乳頭之間及其表面常有一層黏性乳白色分泌物,形成偽膜(圖7-8)。下睑結膜可出現彌散的小乳頭。在受累的結膜區一般觀察不到濾泡反應。除非進行冷凍、放療和手術切除乳頭等創傷性操作,一般炎症靜止後結膜乳頭可完全消退,不遺留瘢痕。

  角結膜緣型更常見於黑色人種。上下睑結膜均出現小乳頭。其重要臨床表現是在角膜緣有黃褐色或污紅色膠樣增生,以上方角膜緣明顯。混合型睑結膜和角膜同時出現上述兩型檢查所見。

  各種類型春季角結膜炎均可累及角膜,文獻報告角膜受損發生率3%~50%不等。以睑結膜型更為常見,主要是由於肥大細胞及嗜酸性細胞釋放炎症介質引起。角膜受損最常表現為彌漫性點狀上皮角膜炎,甚至形成盾形無菌性上皮缺損,多分布於中上1/3角膜稱為“春季潰瘍”。部分患者急性期可在角膜緣見到白色Horner-Trantas結節。結膜分泌物塗片和Trantas結節活檢行Giemsa染色,可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酸性顆粒。角膜上方可有微小血管翳,極少全周角膜血管化。

  部分患者還可出現上睑下垂,可能與繼發性乳頭肥大造成眼睑重量增加有關,有時也可觀察到下睑皮膚皺褶增多(Dennie線)。VKC的臨床病程可間斷反復發作持續2~10年,成年後逐漸消失,近年來認為VKC與圓錐角膜、特應性白內障的發生有一定關聯性。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