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就像照相機,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一旦底片脫離了,人就看不清了。”趙明威說。其實,視網膜有兩層,一層是神經組織,一層是色素上皮組織,這兩層組織分開就是視網膜脫離。一旦視網膜脫離了,神經視網膜組織就缺少了營養,這時候視力就會發生急劇下降。
趙明威說,近視度數達到600度,即醫學術語叫負6D,這類人群要注意。“高度近視本身,度數不是問題,問題是隨著度數增長,視網膜隨眼球不斷變長。大家注意到高度近視患者眼睛都很大,眼球往前凸,事實上不光往前凸,眼球往後也凸,眼睛前後軸長特別長,當軸長到一定程度,就把視網膜拉破了,視網膜拉破了,就會帶來視網膜脫離,這一類的視網膜脫離叫做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趙明威解釋道。
此外,老年人是視網膜脫離的另一大高危人群。隨著人體的老化,眼球內的玻璃體會發生液化,液化的玻璃體可能就會把視網膜拉破,導致視網膜脫離。外傷也可以導致組織破裂,視網膜脫離。
一旦發生視網膜脫離,有沒有辦法治療?趙明威說,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發生,如果不治一定會失明。為了預防失明,絕大多數患者要接受手術,讓視網膜復位。
對於老年人和高度近視的人群,應該如何預防視網膜脫離呢?
“我們經常向患者交代,不要用力過度,不要劇烈運動,不要受外傷。比如高度近視的人群,拳頭打一下、撞一下,或者摔個跟頭,視網膜可能就會掉。老齡人群也是一樣,因為玻璃體液化以後,受不了這種劇烈的運動,比如別人摔一腳沒事,他可能視網膜破裂了。”趙明威說,根本上的預防方法就是盡量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發生外傷和運動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