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不僅是心靈之窗,也是身體健康的“監測窗”。美國《赫芬頓郵報》加拿大版刊文總結,提醒我們眼睛可能暴露的健康隱患。
美國貝弗利山莊眼科專家布萊恩·博客斯爾·沃奇爾博士表示,人們往往只在眼睛不舒服或需要配眼鏡時,才看眼科醫生。可即使自我感覺眼睛沒有任何毛病,也最好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以便及時給身體預警。
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眼科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視網膜血管的滲出、微血管瘤等早期病變。
高血壓。如果連接視網膜的中央血管發生彎曲或扭結,眼睛裡發現有小血管出血等,很可能意味著高血壓離你不遠了。
高膽固醇。角膜周圍出現黃色的圓環,或視網膜的血管上形成黃色斑塊等,都很可能說明身體裡的血脂已經超標。
甲狀腺疾病。像青蛙一樣突出的眼球、“鼓脹”的眼睛,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典型症狀之一,一旦發現要給予高度重視。
濕疹。由於眼睑處的皮膚比較敏感,這裡常常成為濕疹等皮膚病的最先“報警點”,以及檢測治療效果的“觀測地”,幫助人們進行自我判斷。
酒糟鼻。細致一些的眼科檢查,可以檢測出位於眼睑邊緣的睑板腺是否堵塞、發炎等。而這種炎症,是導致人們患上酒糟鼻(一種皮膚病)的常見原因。
鐮刀細胞貧血病。定期進行眼科檢查,還能及時發現和查明視網膜血管的炎症。這種病變通常是某些遺傳性血液病,如鐮刀細胞貧血的預警信號之一。
腫瘤。通過觀察眼睛的結構和形態變化,還有助於早期發現某些腫瘤。以皮膚癌為例,如果基底細胞癌的異常組織出現在眼睑上,那麼一看便知。此外,出現不明原因的眼睑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異常改變,很有可能是頸部長了腫瘤或動脈瘤等。
自體免疫性疾病。通過檢測眼睛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以及視網膜的情況等,可輔助判斷機體的免疫功能狀況,進而早期發現紅斑狼瘡等自體免疫性疾病。
肝病。鞏膜(眼白)的顏色,可間接反映肝髒的功能狀態。比如,眼睛發黃很可能說明肝髒功能受損,血液的膽紅素含量較高,提示可能有急性肝炎。
腸易激綜合征。進行眼科檢查還能查明虹膜炎,而這種眼內的炎症通常與腸易激綜合征相關。如果經常發生虹膜炎,則需要進一步排查,及時發現問題。
感染性疾病。眼睛變成粉紅色,出現類似“沙眼”的症狀,有可能是衣原體感染的表現,有助於進一步揪出相關的性傳播疾病。此外,豬囊蟲病等寄生蟲感染時,也可以從眼科檢查中發現苗頭,幫助盡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