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疾病,近年來,患白內障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且白內障是世界上首位致盲眼疾。白內障是發生在眼球裡面晶狀體上的一種疾病,任何晶狀體的混濁都可稱為白內障,但是當晶狀體混濁較輕時,沒有明顯地影響視力而不被人發現或被忽略而沒有列入白內障行列。
但是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致盲和視力殘疾的原因,人類約25%患有白內障。一旦發現有白內障症狀或已經確診為白內障患者,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那麼有關白內障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我們請上海仁愛醫院眼科專家來給大家詳細講解吧。
白內障一般病程緩慢。每位患者也有所不同,白內障的早期症狀一般是視力減退,屈光改變,看到的東西發生重疊,強光下對比敏感度下降,夜間車燈照射下產生眩光,眼前出現大小黑點或條索狀影子等。
在患病早期,可以無任何視力變化,由於白內障發展很慢,視力下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些白內障可以引起暫時性的近視力提高,但隨著白內障的加重,視力也將進一步下降。
白內障症狀還分為四個階段:
由於白內障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對視力的影響也不同,若白內障長在晶狀體的周邊部,視力可不受影響,若混濁位於晶狀體的中央,輕者視力減退,重者視力可能只看見手動或光感,此外還可表現為近視度數加深,需要經常頻繁更換眼鏡;單眼復視或多視症,眼前固定性黑影或視物發暗,畏光等症狀,一般情況下白內障眼無紅痛症狀。
第一階段白內障症狀:最初在晶狀體赤道部的皮質出現放射狀的乳白色楔狀混濁,其基底在赤道部,專業向瞳孔中心,混濁條紋之間皮質仍然透明,散瞳後,用徹照法檢查可見晶狀體的赤道部紅色背景上出現黑色的楔狀條狀陰影,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可見混濁位於周邊部呈羽毛狀,初期混濁發展甚慢,可達數月甚至數年,有的長期停留在此階段而不發展。
第二階段白內障症狀:晶狀體赤道部的楔狀混濁逐漸擴大並繼續向瞳孔區和深層發展,全晶狀體外觀上呈現乳白色的混濁,但混濁並不均勻,原來的各個楔狀混濁互相融合後,仍可清楚地顯示放射狀條紋,此期皮質層水分增加而使晶狀體膨脹、前房變淺,可發生繼發性青光眼,因皮質尚未完全混濁,虹膜投影存在。
第三階段白內障症狀:晶狀體皮質完全混濁,外觀上呈彌漫性乳白色,晶狀體的膨脹完全消退,前房深度恢復正常,虹膜投影不存在。
第四階段白內障症狀:晶狀體皮質的蛋白質變性繼續發展,纖維結構已完全破壞,外觀上,放射狀條紋消失,晶狀體呈均一的白色混濁,由於分解產物及水分不斷排出,前房可變深、虹膜震蕩、前囊混濁而皺褶。由初發期至成熟期所需時間因人而異,一般為5~10年不等,也有發展較快者。
白內障的形成原因
1、引起白內障的因素很多,老年人因年齡新陳代謝功能減退導致的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老年性白內障”,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也常並發白內障,眼局部外傷是繼發性白內障的一個重要原因,眼球穿孔異物進入晶狀體必然會發生白內障,即或沒有穿孔的眼部挫傷也可以引起白內障。其次眼內炎症(如葡萄膜炎),眼內疾病(如視網膜脫離,眼內腫瘤)都能引起白內障。
2、先天性白內障可以發生在出生前或出生後,而家族遺傳因素也可使兒童白內障早期發生。
3、其他和白內障發病有關的因素有過度暴露於陽光紫外光下,這可能是熱帶國家中白內障在多發的原因之一。在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良也可能是白內障早發的一個原因。近來的研究還表明,幼年反復的急性腹瀉也可導致白內障的發生。某些常用藥,尤其是眼部或全身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都能導致白內障。
專家指出,近視在人二十歲的時候就進入了穩定期,度數一般是不會加深很多的。但如果四十歲左右就開始度數加深很厲害,那麼就有可能是白內障,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白內障必須早發現、早治療。對已患高度近視的人來說,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太強的紫外線照射,平時多吃胡蘿卜等維生素含量比較豐富的食物,驗光配鏡必須准確,並且要適量的進行體育鍛煉。
以上是專家關於白內障的早期症狀的相關介紹,相信您已經對白內障的早期症狀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患者一旦出現白內障症狀後應及時治療,切勿錯過較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