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白內障是全世界致盲和視力損傷的首要原因,白內障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失明,因此專家稱,患者要在視力還未明顯受損之前就要及時接受白內障手術,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盲和低視力患者。
受訪專家:張海軍,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擅長白內障及准分子激光治療近視。
據有關數據顯示,白內障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致盲因素,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白內障患者100萬,其中有近40萬人最終失明,每年實施白內障手術達到60萬例。因此,逐步消除白內障導致的失明,降低白內障的發生率和致盲率就顯得至關重要。
白內障的“相機理論”
當記者問及何為白內障,張主任說,人眼中晶狀體混濁稱為“白內障”。接著他舉了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如果把眼睛比作一部照相機,那眼睛內的晶狀體就是鏡頭,想像一下鏡頭變渾濁了,我們自然就不能看到清晰的照片。”張主任說,白內障患者早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視力減退現象,其特征為無痛性、進行性視力下降。由於白內障早期晶狀體一部分是混濁的,一部分是透明的,光線通過它投射到視網膜上的物像,就會產生重影現象。此外,患者眼前還會出現大小黑點或條索狀影子,俗稱“飛蚊症”。張主任提醒,當患者出現以上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進行正規檢查,盡早治療。
你是白內障的易患人群嗎?
當談到白內障的易患人群時,張主任說:“白內障患者以老年人為主且發病率最高,其致盲率占第一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營養、消化吸收功能與機體的代謝機能均逐漸減退,從而導致晶狀體營養不佳,引起晶狀體組織變性。晶狀體纖維逐漸硬化,引起晶狀體混濁從而引發白內障,8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100%都患有白內障。
據張主任講,有些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多見於兒童,某些內科疾病亦可致白內障。如以糖尿病為主的患病人群就占10%。而以外傷性引發的白內障則多以年輕人為主,比如在建築工地施工、家庭裝修時很容易發生異物外傷眼睛事故,從而造成白內障眼病後遺症。除此之外,高原地區以及陽光輻射較多的地區,白內障的發病率相對增高。這是由於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受到紫外線的照射,紫外線可影響晶狀體的氧化還原過程,使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混濁形成白內障。
白內障嚴重致失明
手術是唯一有效途徑
張主任說,白內障發展嚴重時甚至導致失明。但患者不要恐慌,它是一種可治愈的疾病。早期部分白內障患者雖然可采用藥物治療如滴眼藥以延緩其發展,但不能達到根治效果,手術是唯一有效途徑。在傳統觀念中,白內障只有“長熟了”才能做手術,但隨著顯微鏡在手術中的應用以及成熟的手術技巧,越早進行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越小,其實只要經過檢查,發現視力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時就可以接受手術。一般來說,國內通常視力范圍達到0.3即可實施手術。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視力要求較高的患者視力在0.5、0.7時就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但在農村一些地區的白內障患者由於健康意識較差,加之對白內障知識欠缺,往往在得了白內障之後置之不理,而在失明之後不得已才選擇做手術。其實這是不對的。張主任說,早發現、早治療,越早進行手術對患者的創傷也就越小。
張主任提醒患者,白內障手術並非簡單手術,醫生水平參差不齊,經驗也大不相同,導致手術質量相差甚遠。手術要成功與手術者的水平、設備的好壞均有很大關系,因此,患者要選擇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以保證手術成功,恢復光明。
預防白內障從新生兒做起
白內障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白內障多在寶寶1歲前即已存在,部分病人可持續發展加重。為了使人們更好地預防白內障的發生,張主任建議:先天所導致的眼病最好還是在出生後1~2個月內盡早為孩子做健康篩選,最遲不超過6個月,以防止出現先天性白內障和其他眼疾病。積極防治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人最易並發白內障,要及時有效地控制血糖,定期眼科檢查,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而對於高原地區以及陽光輻射較多的地區人群來說,應注意及時戴防護眼鏡,有效遮擋紫外線的照射,減少白內障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