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百科知識 >> 眼部疾病治療 >> 手術治療 >> ICL手術,真的需要冷靜啊!

ICL手術,真的需要冷靜啊!

  屈光矯正手術的兩大靶組織是眼球表面的角膜與眼內的晶狀體,其間穿插著三大空間:眼前房、眼後房、潛在的角膜層間。完美的屈光手術最好是對眼球屈光間質無創或者盡可能的微創。推陳出新的飛秒激光技術,使目前在角膜層間實施的LASIK手術向微創的方向不斷邁進。對於高度近視而言,微創且可逆、簡捷且安全的手術方式首推有晶體眼屈光晶體植入手術。

  植入眼內的屈光晶體分為兩種:前房型和後房型。“前房型晶體”又分為“房角支撐型”與“虹膜固定型”(挾持型),因為其術後容易發生角膜內皮失代償與虹膜色素脫失、虹膜損傷等問題,已經淡出臨床應用。“後房型晶體”當前在國際、國內使用最廣泛的是瑞士STAAR公司生產的ICL晶體,中文名:可植入接觸鏡,處於當之無愧的老大地位。

ICL手術,真的需要冷靜啊!

  人眼自身的自然晶狀體是透明的,平均屈光力是19。11D(約1900-2000度),這個數據告訴我們越是接近這一度數的近視眼越應該選擇晶體植入手術。畢竟從角膜生理和病理角度來看,角膜完好無損的特性值得尊重。近視是全眼球的屈光力與眼軸匹配的誤差,有什麼理由把手術只是選擇在角膜上呢?更何況高度近視的矯正手術,是角膜不能承受之“深”。

  但是,ICL手術真的就很安全嗎?真的適應所有的高度近視?前幾天受邀參加美國AMO公司組織的西南大區用戶培訓,課余和一些醫生交流,發現ICL在當地的醫院開展得如火如荼。幾位屈光手術的老大們得意地炫耀:我們每年的ICL手術要做大幾百個,300-2000度的近視,角膜厚度或者形態稍有異常我們就建議做ICL手術,最淺的前房深度做到了2。5毫米。

  ICL手術與其他屈光手術一樣,術前要接受詳細的眼部綜合性檢查,為的是排除其他潛在的解剖和生理學疾病。檢查項目比角膜激光手術還要多,且復雜得多。除了電腦驗光、主覺驗光、眼壓、地形圖、角膜厚度之外,眼前節分析診斷系統要查出患者是否有潛在的圓錐角膜與其它角膜形態異常,此外還可以得出最關鍵的前房深度值與角膜直徑的數據,這些數據決定著ICL晶體在未來漫長的日子裡,在患者的眼內能否長治久安。

  拿角膜直徑數據來說,選擇合適長度的ICL晶體至關重要。ICL晶體是植入到後房(虹膜、瞳孔與透明晶體之間的狹窄區域),實際位置處於虹膜後面和自然晶體前囊之間的空隙,微接觸固定於睫狀溝,盡可能避免ICL晶體與自然透明晶體的接觸。對睫狀溝直徑的准確測量可以保證ICL晶體既有效固定又不對睫狀溝及周圍組織有過大的頂壓,角膜直徑測量過長,術後ICL晶體的拱高太高使虹膜向前膨隆,前房變淺致前房角關閉,引發眼壓升高甚至青光眼的風險。角膜直徑過短,術後晶體拱高太低使ICL晶體與自然晶體距離過近,同時ICL晶體邊緣和自然晶體在整個360度的圓周機械性接觸,可能妨礙房水循環、阻礙晶狀體表面的營養代謝、晶狀體前囊上皮細胞功能,引起白內障。

  術前角膜內皮細胞計數的檢查也非常重要,在人生命的最初10年,角膜內皮細胞計數為4000/平方毫米,但是之後每年損失約0。6%,因此40歲的角膜內皮計數大約只有2600/平方毫米。對於准備植入ICL晶體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計數的要求是:30歲以下,角膜內皮計數應該高於3000/平方毫米,30歲以上患者應該不低於2500/平方毫米。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植入後房型ICL晶體之後5年,角膜內皮細胞損失約12。5%。這是因為ICL晶體在瞳孔後面,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的滲出(類似於炎症反應),會造成角膜內皮細胞的丟失。如果在手術前的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偏低,術後再進一步的減少,遠期的角膜內皮失代償問題將無法避免。有些開展ICL手術的醫院根本就沒有購置角膜內皮計數的檢查設備,“應該沒有問題吧”只能是賭博式的臆想。

  除了角膜內皮計數,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多形性檢查、特定區域的細胞大小差異測量,即變異系數CV值的測量也同樣重要。一般情況下,CV值較低、六邊形的角膜內皮細胞比例高的患者,內皮細胞功能更好,更加適合ICL手術。

  回到前房深度的問題上,我想起前面醫生說的話:“2。5毫米的前房深度我也在做,很好啊!觀察幾年下來也沒有任何問題”。說話的醫生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人的透明晶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升高!來自歐洲的一份長達25年的觀察報告顯示:人類的自然晶狀體每年會升高約20微米,由此可以計算出ICL晶體在眼內安全使用的年限,同時說明並非所有的ICL晶體都可以陪伴患者的終生。如果自然晶體在未來的日子裡升高超過600微米(0。6mm),植入的ICL晶體就會與人的透明晶體接觸並發生摩擦粘連,誘發白內障並最終摘除透明晶體。這樣的患者一開始就不適合接受ICL晶體植入,即使植入了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被取出。

  瑞士的STAAR公司一直要求開展ICL手術的眼科中心將術前的前房深度控制在2。8毫米以上,剛剛開展此手術的醫生最好在3毫米以上。這樣就保證了足夠的空隙,防止未來的某一天ICL晶體與逐漸升高的透明晶體接觸,雖然不一定能夠做到完全避免,起碼可以延緩發生接觸的時間。2。5毫米的前房深度植入了ICL晶體,最近幾年也許還未到最終“宣判”的時刻。

  新開發的相干斷層掃描儀(OCT)軟件可以在手術前就模擬出ICL晶體植入之後的位置,這有助於確定ICL晶體在眼內與角膜內皮和自然晶體的距離是否安全,安全距離是周邊的空隙距離1。5毫米,中央區的空隙距離最少2。0毫米,手術者還要充分考慮未來自然晶體每年升高的20微米,因此術前預留的空隙距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想想看,如果開展ICL手術的醫院壓根就沒有OCT檢查設備,你如何在術後有效地觀察ICL是否與自然晶體在接觸?你也許只能等到白內障發生了,才開始收拾殘局。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