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角膜是一種中央角膜進行性變薄,並向前呈錐狀突起,引起高度的近視和不規則散光,導致視功能進行性的受損,不能矯正,直至喪失的一種角膜疾病。好發於青年人,潛伏期長,尚無根治的方法,是當今眼科最棘手的眼病之一。
該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確,最早認為它是一種常染色體疾病,後來發現它和全身性疾病也息息相關,內分泌失調,膠原發育障礙等等。臨床上,大量的患者都有不當揉眼史和不當的隱形眼鏡配戴史,准分子激光手術損失過多的角膜厚度也是主要的誘發因素之一。
角膜厚度不足是誘發圓錐角膜的原因
LASIK術後角膜擴張(post—LASIK keratectasia,PLK)又稱“醫源性角膜擴張(iatrogenic keratectasia)”、“醫源性圓錐角膜(iatrogenic keratoconus)”或“繼發性圓錐角膜”,是LASIK術(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eusis,准分子激光手術)後罕見的嚴重並發症,表現為術後早發性(數天到數周)或遲發性(數年)的裸眼視力進行性下降、角膜出現不規則散光並持續增大、角膜於最薄處呈錐狀膨出等一系列類似原發性圓錐角膜的症狀與體征。
Seiler教授於1998年首次報道了LASIK手術後,角膜擴張及繼發性圓錐角膜,截止2008年,文獻共報道200例以上的病例,而實際數量應該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其發生率約為0.04%-0.6%。2003年,深圳法制報曾經報道了“患者張圓圓因為近視手術導致圓錐角膜,需要實施角膜移植的事件”,當時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
目前,眼科界認為術後“醫源性圓錐角膜”屬於角膜的“慢性生物力學衰竭(chronic biomechanical failure)”,其發生時間可在術後數天至數年,平均為15.3月。臨床表現為:裸眼視力漸進性下降、最佳矯正視力下降、近視度數出現並不斷加深、散光度數增加、角膜地形圖中央區及偏下方異常隆起、相對應區域的角膜變薄。
准分子激光近視手術可能導致“醫源性圓錐角膜”,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患者術前就存在亞臨床期圓錐角膜,就是說手術前就有圓錐角膜的體質;二是術後剩余的角膜基質層厚度過薄(小於250微米)。術後患者角膜厚度保持400微米以上,就能避免圓錐角膜的出現風險。
術前在排查圓錐角膜時,要重視下列臨床危險因素:
1、散光大於3D(300度)、進行性散光、進行性高度近視;
2、顯然(主覺)驗光矯正視力不良;
3、有圓錐角膜的家族發病史;
4、相關疾病,比如:嚴重的過敏性結膜炎、下眼睑內翻倒睫毛、Down綜合征、馬凡氏綜合征等;
精彩推薦 預防| 電腦怎麼設置最護眼?屏幕調綠色靠譜嗎 護理| 如何給孩子挑選合適的護眼燈 治療| 中醫幫你解決眼睛癢的問題 飲食| 推薦:青光眼降低眼壓食物 近視| 近視眼鏡框要如何正確挑選? 查看更多眼科資訊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