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老年人6成以上有白內障
白內障對於老年人來說,就像臉上的皺紋一樣,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開始在眼裡開始生長,這也是人衰老的自然規律。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眼科主任鄒玉平說,白內障的發生與年齡有關,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據統計,50-60歲人群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率為60%-70%,70歲以上者為80%。我國的南方和高原地區(新疆、西藏等地),由於日照時間長,當地居民發生白內障的概率較高,嚴重程度也比較明顯。
鄒玉平說,白內障就是晶狀體混濁,它的發展較為緩慢,在早期時,只是晶狀體周邊部楔形的混濁,常常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即便是在瞳孔中央散在點狀、小片狀的混濁也只是讓人感覺到有固定的小黑點而已,所以,在白內障的早期不會太影響到視力,但是等到晶狀體有大片的“白雲”樣的白內障,就會出現明顯的症狀。
白內障只能手術,藥物無法治愈
藥物能治療白內障嗎?鄒玉平表示,目前仍沒有一種藥物被證實能治愈白內障或完全阻止白內障的發展。如果白內障不是特別嚴重,處於初級階段,視力還不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一點眼藥水,但是,如果視力嚴重下降,並且影響到生活,還是要手術,因為治愈白內障最終仍是靠手術。
不少人以為要等到白內障“熟了”,完全看不見東西了才能手術,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的治療誤區。鄒玉平說,這不僅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硬核超聲乳化會對眼內結構造成較大損傷並增加手術風險。
在采訪期間,一位來自懷集的白內障患者,她今年64歲,患白內障已經8年了,視力較為模糊,一直都是在用藥物治療。然而在2個月前,她的右眼就已經完全看不見了,生活不能自理了,這個時候,家裡人才帶她去做手術。“這名患者應該早點接受手術。”鄒玉平說,“等到白內障完全‘成熟’,晶狀體核硬度越高,乳化晶狀體核需要的能量就越高,時間就越長,術後發生角膜水腫、慢性虹膜炎或後囊破裂等並發症的機會越多。”
鄒玉平強調,白內障會引發一些眼部的疾病、炎症,如繼發性青光眼等,及早手術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加上很多中老年朋友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手術後眼睛晶狀體清澈了,更利於觀察眼底情況,更好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壓所並發的眼底病變。因而,只要你覺得白內障影響了生活、視物質量,無需等白內障成熟,只要視力在0。3以下就可以考慮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