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OpticAtrophy,OA)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視神經節細胞軸索的變性萎縮,臨床確診主要依據其特征性改變:視盤顏色變淡及視功能損害。該病是一獨立疾病亦是多種眼病的最終結果,其病情嚴重,隸屬病程後期,治療困難。
視神經萎縮在中醫屬“青盲”、“視瞻昏渺”等范疇。現代中醫對青盲的定義為:單眼或雙眼視力逐漸下降,患眼前節除瞳孔直接對光反射異常,眼底可見視乳頭顏色變淡或和伴隨其他病理改變,視野出現周邊向心性縮小或中心暗點為主的改變。
中醫學認為,青盲病因可由邪毒外侵、熱病痘疹、頭眼部外傷或腫瘤壓迫後造成;或因先天禀賦不足、胎受風邪毒侵、飲食不當失調、亡血失多、酒色過度、視物過勞後造成。此外,視瞻昏渺、視瞻有色、高風內障、綠風或青風內障、圓翳內障或視網膜脫落術後,甚或全身疾病,失治誤治,造成氣血失和失損,經阻脈閉,玄府阻塞而目竅失養失用,也可導致病情演變或發展為青盲。其中玄府閉塞,脈絡不通是病機的關鍵。
青盲的治療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本草經》,書中提到用決明子、石決明、石蟹、芡實、鯉魚膽等主治青盲,並提出地膚子、蔓荊子、茺蔚子等可以明目。《千金方》則明確指出用子類藥物和調理疏導之法治療青盲。《太平聖惠方》記載青盲內服方8個,並專列治小兒青盲諸方。歷代對青盲治法主要是審因論治,如《審視瑤函》對肝腎兩虛、青盲初起者,或因他病而弱者,用菟絲子、補骨脂、巴戟、枸杞、川牛膝等組方內服。《目經大成》所創羚犀逍遙散可治療怒氣傷肝、血郁目暗的青盲。針灸亦是治療青盲的主要臨床手段之一,《針灸甲乙經》明確列出治療青盲的穴位有承光、目窗、上關、商陽等。現代中醫藥治療此病主要分以下幾型:
肝腎不足
症見:視力漸降,甚至失明,頭昏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夢多,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肝腎,開竅明目。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枸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等)
脾腎陽虛
症見:視物不清,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氣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治法:補益脾腎,溫陽開竅。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白術,陳皮、升麻、柴胡,黨參,當歸等)
氣血虧虛
症見:視物昏暗,面色無華,頭暈心悸,少氣懶言,失眠健忘,舌淡,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養血。
方藥:人參養榮湯加減。(人參,炙黃芪,白術,肉桂,陳皮,炙甘草,當歸,白芍,熟地,五味子,茯苓,遠志,生姜,大棗等)
腎虛肝郁
症見:視力漸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情志抑郁,胸悶不舒,舌紅少苔,脈弦細。
治法:疏肝補腎。
方藥:舒肝解郁益陰湯加減。(當歸,白芍,茯苓,白術,丹參,赤芍,銀柴胡,熟地,山藥,枸杞子,神曲,磁石,栀子,升麻,五味子,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