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痺性斜視是怎麼回事?眼肌麻痺是眼球運動受限的一種比較常見的眼病,在中醫眼科文獻中有類似典型症狀記載。對於眼肌麻痺,根據不同的症狀中醫有不同的命名。我們應用中藥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麻痺性斜視是眼球運動受限一種比較常見的眼病,在中醫眼科文獻中有類似其症狀的記載,如巢氏《諸病源候論·目偏視》說之精氣,“目是五髒六腑之精氣,人髒腑虛而風邪入於目……睛不正則偏視。”《證治准繩·七竅門》中稱為“神珠將反”,並將目珠偏斜嚴重,黑睛幾乎不可見者稱為“瞳神反背。”。
《聖濟總錄》中稱其為“墜睛”。其特征是眼珠突然偏斜,轉動受限,視一為二,視物成雙。麻痺性斜視又有先天後天之分,後天性麻痺性斜視多由外傷、感染、炎症、血循環障礙、腫瘤及退行性變等引起。病起突然,可累及單眼的一條肌肉或多條肌肉,也可累及雙眼的同名肌肉。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多見於成年人,且無明顯性別差異。
單眼肌麻痺以外直肌為多見,次為上斜肌,動眼神經麻痺也較多見或伴上睑下垂,眼球不能轉動。向上向下及向內運動均受限制。對於麻痺性斜視,根據不同的症狀中醫有不同的命名,如以眼位偏斜為主的稱為“目偏視”或“神珠將反”;如以復視為主的稱為“視一為二”;如合並上睑下垂則稱為“目偏視”或“神珠將反”合並“睑廢”。
介紹中醫藥治療麻痺性斜視的方法
脾胃虛弱,脈絡失暢型。患者上睑無力展開,遮於整個角膜,上睑麻木馳緩,開張失去自主,患者為了克服視物障礙,每有仰頭視物的姿態,一般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質淡苔薄白,脈緩細或弦細。治宜健脾益氣,養血疏絡。方用培土健肌湯《中醫眼科臨床實踐》。藥物組成: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炙黃芪10克,鉤籐10克,全蠍10克,銀柴胡3克,升麻3克,陳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減:胃納欠佳,大便溏薄者,加吳茱萸10克,炮姜10克,附子3至10克,口渴煩躁者加麥門冬10克,天花粉10克,元參10克,頭痛頸項拘緊者加羌活10克,防風10克,前胡10克。。
風邪較重,脈絡受阻型。眼球僅能直視而不能轉動,伴有頭痛,頸項拘緊,舌苔薄白,脈浮數,治宜健脾散風,疏通脈絡。方用羌活勝風湯《原機啟微》。藥物組成:銀柴胡10克,黃芩10克白術10克,枳殼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前胡10克薄荷10克,全蠍10克,桔梗10克,鉤籐10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減:大便秘結加番瀉葉5至10克,口渴煩躁,加生石膏12克,天花粉10克,麥門冬10克。。
腎陰不足,津血虧損型。伴有高血壓病,視物成雙,頭暈目眩,手足心熱,盜汗,口燥咽干,尿短而赤,或多見於成年人,腦力勞力者而突然發病。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或弦數有力。治宜滋陰益腎,平肝熄風。方用育陰潛陽熄風湯《中醫眼科臨床實踐》。藥物組成:生地15克,石決明15克,白芍12克,麥門冬10克,天門冬10克,鹽知母10克,鹽黃柏10克,生龍骨10克,生牡蛎10克,懷牛膝10克,鉤籐10克,全蠍10克,菊花10克,黃芩10克。水煎服。加減:胸悶,心悸,脈結,去石決明、生龍骨、生牡蛎,加蘇子10克,黨參10克,遠志10克,炒棗仁10克,丹參15克
腎陽不足,脈絡失暢型。伴有久病不愈,視物成雙,體乏無力,面色無華,畏寒肢冷,少氣懶言,自汗腰酸,小便清長,或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發病者,胃納尚可,便潤,口不干,舌質暗苔白,脈沉細。治宜滋補腎陽,溫化通絡。方用桂附地黃湯加味《金匮要略》。藥物組成:山藥30克,黃芪30克,茯苓15克,白術15克,黃精15克,鉤籐15克,附子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澤瀉10克,全蠍6克,丹皮5克,肉桂5克。水煎服。加減:納少便溏,去熟地、丹皮,加吳茱萸10克,草蔻10克,口渴欲飲,加葛根20克,麥門冬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