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白內障 >> 關於白內障 >> 年齡影響白內障病人手術效果

年齡影響白內障病人手術效果

  研究人員分析了880例年齡≥60歲以上白內障摘除手術病人資料,評估了年齡對這些病人的術後視力的影響。

  晶狀體混濁稱為白內障。老化、遺傳、代謝異常、外傷、輻射、中毒和局部營養不良等可引起晶狀體囊膜損傷,使其滲透性增加,喪失屏障作用,或導致晶狀體代謝紊亂,使晶狀體蛋白發生變性,形成混濁。

  白內障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白內障多在出生前後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後逐漸形成,多為遺傳性疾病,有內生性與外生性兩類,內生性者與胎兒發育障礙有關,外生性者是母體或胎兒的全身病變對晶狀體造成損害所致。先天性白內障分為前極白內障、後極白內障、繞核性白內障及全白內障。前兩者無需治療,後兩者需行手術治療。後天性白內障是出生後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營養代謝異常、中毒、變性及外傷等原因所致的晶狀體混濁。

年齡影響白內障病人手術效果

  晶狀體混濁又分為6種:①老年性白內障。最常見。多見於40歲以上,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病因與老年人代謝緩慢發生退行性病變有關,也有人認為與日光長期照射、內分泌紊亂、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根據初發混濁的位置可分為核性與皮質性兩大類,視力障礙與混濁所在的部位及密度有關,後皮質及核混濁較早地影響視力,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後可配戴接觸眼鏡,也可手術同時行人工晶狀體植入術。②並發性白內障(並發於其他眼病)。③外傷性白內障。④代謝性白內障(因內分泌功能不全所致,如糖尿病性白內障)。⑤放射性白內障(與X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有關)。⑥藥物及中毒性白內障。若不及時治療,晶狀體中的白化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完全變模糊,晶狀體核解體,使視力完全喪失.

  研究顯示,當視力隨年齡明顯下降時,伴發眼病的發病率增加。當病人沒有伴發眼病時,手術後60-69歲年齡組視力恢復是80歲及以上年齡組的4.6倍。

  目前英國及其它地區有許多預約白內障手術的病人,手術的增加使問題惡化並需要合理安排手術。但是,限制那些病人手術的標准還沒有得到認同。

  如果用Snellen視敏度來評估手術效果,那麼研究結果明確顯示老年人手術指征應掌握較嚴,因為手術效果不可能達到他們的期望。

  同時也必須合理安排白內障手術,該研究結果顯示術前對患者的評估應是通過一系列眼部症狀和失能情況來確定,而並非單一視力檢測。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