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歲以後的人,常常都要隨身攜帶一副眼鏡才能看清楚近在眼前的報紙,他們不是近視,而是老花。
上了年紀,人們首先感到看細小字跡模糊不清,仰著頭看不行,還要將書本、報紙拿遠才能看清。其實,老花眼是人體生理上的一種正常現象,是身體開始衰老的信號。
如果把人的眼睛構造比作一部照相機,眼球內晶狀體和睫狀肌起到的就是調節焦距的作用,被物體反射的光線會先穿過眼角膜,通過睫狀肌的收縮或放松,調整晶狀體的彎曲度,改變形狀使光線匯聚,焦點落在視網膜上。看近物的時候,睫狀肌收縮,晶狀體變凸,使物像正好落在視網膜上,看東西就清楚了。
年輕人眼球的肌肉調節力強,晶狀體柔軟又富有彈性,可隨時變厚變薄、改變形狀以利聚焦。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不僅眼球晶狀體逐漸硬化、增厚,更重要的是,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也隨之減退,導致變焦能力降低,因此,當看近物時,由於影像投射在視網膜時無法完全聚焦,近距離的物件就變得模糊不清。
老花幾乎是無法改變的人體老化現象,只能通過佩戴老花鏡或植入人工晶體的方式來改善視力。近日,英國利茲大學的一名研究生Devesh Mistry對液態晶狀體進行了細致的研發,研發了可替換的人工眼球來替換已經變硬衰老的眼睛晶狀體。
Mistry表示:“當我們變老的時候,眼睛中的晶狀體會變硬,眼睛中的肌肉開始逐漸將其投影在焦點之外。使用液態晶狀體,我們在觀看電視或者智能手機屏幕的時候可能會表現更好,晶狀體能夠根據眼球肌肉的移動進行自動調整和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