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近視眼患者在接受屈光不正矯治手術之前,都應該先接受波前像差測量,如果存在明顯的高階像差,就需要配合波前像差檢查數據進行手術,以免術後不能獲得滿意的視覺質量,或者因存在高階像差而導致新的近視發生。”這是08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眼科准分子激光學術研討會上,韓國著名眼科專家樸奎洪博士向與會同仁推薦的先進方法。

樸奎洪博士介紹說,屈光不正矯治手術後通過視力表檢查矯正結果往往不能正確判斷視覺質量的優劣,因為視力表只是提供了眼球屈光准確程度的粗略信息,更多的細節被忽略了。正如兩個矯正視力相同的人,雖然他們都能分辨出“E”的開口方向,但“E”在他們眼裡可能一個是邊界分明的,另一個則是邊界霧化的。

樸奎洪博士強調,波前像差測量技術可以清晰地顯示患者獨特的“眼睛指紋”,讓醫生掌握整個視路的像差,而不僅僅是瞳孔表面的光折射。這些像差測量信息與常規的檢測信息匯總在一起,並輸入准分子激光設備,就能使個性化切削術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