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視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認為,遠視的患者就是看遠清楚,看近不清楚。對於成年人,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而言,通常是這樣。因為隨著年齡,調節力減弱,而看近閱讀時,需要3個D的調節,當自身調節力不能達到這個調節需要時,看近就模糊,這個現象叫老視,也就是通常說的老花眼。然而,對於兒童而言,實際不是這樣的。
出生以後,眼睛有生理性的遠視,同時調節力也非常強,可以把這個生理性遠視的狀態當作眼球發育的一個“起點”。這樣不是說我們生下來都需要戴眼鏡,而是說生理上有一個調節需要。正常情況下,嬰幼兒的調節力可達到10-12屈光度,這表明嬰幼兒可以比成年人耐受更多的遠視。人類聚焦調節的能力隨著時間逐漸減弱,一般在40多歲時,調節力不能滿足調節需要,即開始需要閱讀眼鏡。但是戴花鏡的年齡因人而異,相差很大,還取決於每個人發育的“起點”狀態。 什麼時候需要矯正遠視?生理性的遠視不需要戴鏡矯正,但如果遠視引起視力下降,頭痛,視疲勞,或內斜視等不良症狀時,就需要及時矯正了。對於不會查視力的嬰幼兒,是否需要處方配鏡,就要綜合考慮,包括:散瞳驗光後遠視的程度;是否有遠視及內斜家族史;是否有內斜視;患兒的視覺行為狀態。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可做出判斷。一般來說,兒童不戴眼鏡可以克服大約4D屈光度的遠視,如果超過這個限度,通常就會出現症狀。當我們需要動用一半的調節儲備時(調節力為10-12D),就會出現症狀。所以如果兒童有4D的遠視,看遠的時候,可以應用調節力去克服,但是當看近處時,加上看近增加的3D的調節需要,總的調節需要為+7D,視疲勞就相應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