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白內障 >> 白內障基本常識 >> 職業性白內障診斷標准

職業性白內障診斷標准

根據眼晶狀體混濁形態、特征、分布及職業因素的判斷。在職業接觸史方面,化學因素所致白內障應注意作業環境毒物的濃度;物理因素所致白內障則要注意各種輻射因素的輻射劑量,必要時要模擬現場進行測量。

A.3目前最常見的為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內障。其特點是在晶狀體前後皮質內有多數大小不等的灰黃色細小點狀混濁,重者在中央部出現與瞳孔直徑大小相等的環形或盤狀混濁,徹照法檢查時可見晶狀體周邊部由多數楔狀混濁連接而成的環狀暗影。

A.4電離輻射所致白內障在防護、診斷與處理上有特殊性,單獨設立診斷標准。

A.5非電離輻射所致白內障問題,有待進一步總結經驗。

眼科檢查要求與臨床觀察

B.1徹照法檢查:在除外青光眼的條件下,以5%新福林或復方托品酸胺充分散大瞳孔後,用直接檢眼鏡進行徹照法檢查。重點觀察晶狀體,同時注意玻璃體及眼底病變。

B.2裂隙燈檢查:在徹照法檢查之後,用裂隙燈顯微鏡對晶狀體改變進行詳細觀察記錄(彌散光及光切面檢查),並按下列格式標示病變部位及范圍。

B.3眼科一般要求:詳細詢問病史,常規外眼檢查。視力檢查包括遠、近視力以及矯正視力。

B.4晶狀體周邊部混濁(以三硝基甲苯白內障為例)。

B.4.1晶狀體周邊部環狀暗影為多數楔形混濁連接而成,楔底向周邊,尖端指向中心。周邊部與環形暗影間有一透明帶。裂隙燈檢查周邊部混濁位於前後皮質和成人核內。

B.4.2中央部環狀混濁和盤狀混濁為晶狀體前皮質內的細小灰黃色顆粒狀混濁,位瞳孔區,其直徑可與瞳孔大小相等。

B.4.3隨著晶狀體周邊部混濁的加重,晶狀體皮質的透明度可降低。

B.5晶狀體後囊下皮質混濁(以放射性白內障為例)。

B.5.1晶狀體後囊下皮質混濁為細點狀混濁,排列成環形,並逐漸形成盤狀。也可向皮質深層擴展,形成寶塔狀外觀。重者呈蜂窩狀混濁。

B.5.2在盤狀混濁的周圍可出現不規則的條紋狀混濁,向赤道部伸延。前、後囊下皮質混濁常伴有空泡。

B.6視力障礙

B.6.1晶狀體周邊部混濁對視力一般無明顯影響。

B.6.2晶狀體前中央環或盤狀混濁,後極部盤狀混濁或蜂窩狀混濁,隨著混濁致密度的增加及范圍的擴大,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中毒性白內障

C.1職業性中毒性白內障主要是由於長期接觸三硝基甲苯、萘、铊、二硝基酚等所引起的以眼晶狀體混濁改變為主要表現的眼部疾病。以三硝基甲苯白內障最為常見。晶狀體混濁程度與接觸時間及接觸量有相關關系。

C.2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內障晶狀體混濁形態、分布具有明顯的特征,參照本標准4.1.a、4.2.a、4.3等條款及附錄B(規范性附錄)。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