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視網膜脫離 >> 視網膜脫離臨床症狀 >> 視網膜脫離的常見症狀

視網膜脫離的常見症狀

  視網膜脫離的典型症狀

  葡萄膜炎 色素斑 視力障礙 視物變形 視野缺損 眼前黑影

  1.症狀

  多數病例突然發病,有視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擋,不少病例曾有飛蚊和閃光感等前驅症狀。

  視網膜的脫離是有早期症狀的,只有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視網膜脫離的早期症狀有以下幾種。

  (1)飛蚊與閃光:出現最早。實際上是玻璃體後脫離的症狀。中老年人特別是高度近視眼患者,然後出現大量飛蚊、某一方位持續閃光時,應警惕視網膜脫離的可能。

  (2)中心視力下降:後極部的視網膜脫離,視力急劇下降。周邊部初脫時,對中心視力無影響或影響甚小。同樣在高危病人有視力下降時應詳細檢查眼底。

  (3)視物變形:當周邊部視網膜脫離波及後極或後極部發生淺脫離時,除中心視力下降外,尚有視物變形。

  (4)視野缺損:視網膜脫離時,部分敏感患者可發覺視野缺損。但僅下方視野缺損有早期診斷價值。

  視網膜脫離是神經上皮層的脫離,因營養供應問題視細胞首先損害,視細胞損害,首先影響藍色覺,正常眼的藍色視野大於紅色視野,在視網膜脫離眼用白,藍,紅三種視標檢查視野,脫離相應區不僅有形視野缺損,還以發現藍色,紅色視野交叉。

  (5)中心視力損害:因視網膜脫離的部位及范圍而異,後極部脫離時視力突然顯著下降,周邊部脫離初時對中心視力無影響或影響甚小,只有脫離范圍擴展到後極部時,才出現中心視力障礙。

  (6)變視症:發生於或周邊部脫離波及後極部而發生淺脫離時,除中心視力下降外,還有視物變形,變小等症狀。

  2.體征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眼前節檢查一般正常,少數伴脈絡膜脫離病例或脫離日久者,房水可有閃光或有虹膜後粘連,玻璃體有液化或變性,可見玻璃體的後脫離和(或)上方的脫離,玻璃體內較粗的色素顆粒則是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特征。

  (1)眼底表現:

  少數視網膜脫離因伴有玻璃體積血或混濁較重致眼底不能查清,但多數可看清眼底,脫離淺且視網膜下液較清晰者,透過視網膜可見脈絡膜的黃紅或淡紅色調,但不能見到脈絡膜的正常結構,新發生的球形脫離,視網膜為灰白色或暗灰色;稍久後,出現波浪狀起伏,且可隨眼球的轉動而略現飄動,視網膜上血管管壁的中心反光在脫離區消失,血柱呈暗紅色迂曲起伏爬行於脫離的視網膜上,脫離區內常可發現視網膜圓孔或撕裂孔,多數為1個孔(51.9%~80.2%),如有多數孔,可集中於1個象限也可分散分布,周邊部小孔在檢查中不易發現,小孔或不規則形裂孔常位於視網膜血管附近,須注意與出血相區別。

  脫離時間較長的視網膜進一步發生退行變性和視網膜周圍增殖,視網膜透明度明顯減低,呈灰色,且常呈皺褶樣或疊巒狀外觀,視網膜上裂孔可被遮蓋而不見,早期脫離的視網膜下液來自玻璃體,很清晰,脫離久後,脈絡膜發生滲出性反應,視網膜下液含較多纖維蛋白,色變黃且較黏稠,有的病例在脫離的視網膜後有散在的白色或黃白色小點狀沉著物,手術後隨視網膜復位可以完全消失。

  玻璃體的增殖與視網膜表面的增殖程度可不一致,有的長期脫離的視網膜,視網膜已極菲薄呈萎縮狀態,但視網膜前增殖並不顯著而僅有視網膜下的增殖條索,增殖重者,玻璃體與視網膜牢固粘連,形成固定皺褶,常呈星芒狀,且多見於後極部,嚴重的增殖可使視網膜全部脫離,僅在視盤及鋸齒緣部附著,呈漏斗狀,更甚者視盤亦被視網膜及增殖組織遮蓋,成為閉鎖的漏斗。

  視網膜脫離自行復位者極少,絕大多數需通過手術治療,自行復位後,在脫離區及其邊緣的視網膜下可見不規則的白色線條,視網膜的血管跨越其上,病變區內也常有脫色素斑或色素沉著,其色調不同於未脫離區。

  (2)視網膜裂孔:

  封閉視網膜裂孔是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關鍵,因此,檢查發現裂孔顯得十分重要,但裂孔因形狀,大小,位置,以及受眼的屈光間質狀態和視網膜脫離的形狀等影響,有時很難查見,近20余年來,采用雙目間接檢眼鏡結合鞏膜壓迫法及裂隙燈三面鏡檢查,視網膜裂孔的發現率可達90%以上,每個病例視網膜裂孔的數目,大小,形態,分布各不一致,裂孔可小於0.1mm,也可大於10PD,或為全周鋸齒緣斷離,找尋視網膜裂孔除了必要的儀器設備,還須認識和掌握視網膜裂孔發生的規律。

  查到視網膜裂孔不僅為診斷原發性脫離的根據,也是手術能否成功的鍵,因此如何能准確無遺漏地發現所有裂孔,十分重要,大約有80%的裂孔發生眼底周邊部,其中颞上側最多,颞下側次之,鼻上側更次之,鼻下側最少。

  患者在主訴有時亦能提供一些尋找裂孔的線索,視野中暗點及閃光幻覺最先的位置,與之相對應處往往是裂孔所在部位。

  脫離區的小裂孔,應與視網膜脫離面的出血點注意區別,在用裂隙燈檢查得到的范圍內兩者易於分離,周邊部則比較困難,甚至相當困難,必須在一段時間內反復觀察才能鑒別。

  ①視網膜裂孔的形態大致分為3種:

  A.圓形裂孔:即萎縮孔,以視網膜退行變性萎縮形成的圓形或卵圓形裂孔為最多,狀如打孔機制作的鑿孔,邊緣清楚銳利,1個或多個成堆,多見於視網膜格子樣變性區內,高度近視,外傷性黃斑孔或由黃斑囊樣變性形成的孔,大都是單一的圓形孔,孔緣銳利,底部可見脈絡膜紅色背景,有時裂孔邊緣有連於玻璃體的孔蓋,或整個孔蓋被玻璃體牽拉而撕脫,孔蓋的大小及形狀與裂孔同,對黃斑裂孔還應區分其為板層孔或全層孔,通過OCT檢查可確診(圖1)。

  B.馬蹄形裂孔牽拉孔:這種裂孔形似馬蹄,或呈半月狀及箭頭形,裂孔的凸緣經常指向眼底後極部,凹緣朝向眼底周邊即玻璃體基底部,產生的機制是玻璃體與視網膜存在局部的粘連,如正常眼的鋸齒緣後方或格子樣變性的邊緣,當玻璃體發生後脫離時,將粘連處的視網膜撕裂成孔,孔蓋經常還黏著於玻璃體上,多數為單發孔,一般較大,多位於視網膜的上半部,少數在撕裂時傷及視網膜血管,則合並玻璃體積血(圖1,2)。

  C.鋸齒緣斷離:常發生於正視眼受嚴重的鈍挫傷之後,重擊的瞬間眼球變形,致視網膜在鋸齒緣附著處發生撕脫,多見鼻上方,往往伴有眼球的其他外傷損害,少數病例可合並睫狀體無色素上皮脫離,檢查時鼻上方可見暗紅色的鋸齒緣斷離,被撕脫的玻璃體基底部如飄帶樣懸浮於玻璃體中,在視網膜周邊變性基礎上發生的鋸齒緣斷離也好發於年輕男性,颞下象限多見,常累及雙眼且對稱,數量自1個到多個,大小不一,從1個鋸齒斷離至全周斷離,可雙眼發生視網膜脫離,或一眼視網膜脫離,另一眼僅有鋸齒緣斷離(圖3)。

  ②視網膜裂孔的分布:絕大多數裂孔分布在視網膜周邊,赤道部,鋸齒緣附近或二者之間,颞側裂孔多,約占70%,其中尤以颞上象限最多,次為颞下,鼻側者較少,鼻下最少,黃斑孔我國占5.4%~8.4%,較國外文獻報道高。

  如颞上象限有球形視網膜脫離,裂孔往往在颞上,以後因受重力影響,視網膜脫離迅速波及黃斑並向颞下發展,鼻上方裂孔引起的鼻上象限視網膜脫離也漸向下擴展,但較少影響到黃斑區,眼底上方的小裂孔常產生較淺的視網膜脫離,經一段時期後,上方脫離自行平伏,視網膜下液積留於下方,因此,對下方視網膜脫離的患眼也要仔細檢查上方的視網膜,位於颞下象限或鼻下象限的視網膜脫離,裂孔常在脫離的最高處,由颞側裂孔引起的視網膜脫離一般颞側要比鼻側脫離廣泛,同樣由鼻側裂孔所致者,視網膜脫離也是鼻側較颞側更廣。

  後極視網膜脫離和(或)下方視網膜脫離要注意觀察有無黃斑裂孔或下方周邊部的小裂孔,注意在玻璃體與視網膜粘連處及視網膜的變性區內細心尋找裂孔。

  (3)眼壓:

  視網膜脫離早期眼壓可正常,以後漸下降,視網膜裂孔的大小和數量與眼壓下降程度無關,但脫離范圍愈大,低眼壓的發生率愈高,視網膜完全脫離的其眼壓明顯低於部分脫離者,葡萄膜炎症反應強烈的,眼壓更低,作外加壓術或合並鞏膜環扎的眼中可以發生急性閉角性青光眼,可能是硅膠塊壓迫了渦靜脈,眼內液回流受阻,導致脈絡膜脫離與睫狀體水腫,致房角關閉,此外,也要注意可能有少數與視網膜脫離並發的開角型青光眼,以及偶因青光眼患者滴用強烈縮瞳劑所致的視網膜脫離,另有少數未治或手術失敗的視網膜脫離病例,因長期葡萄膜炎致瞳孔閉鎖,房角粘連而繼發眼壓增高。

  早期脫離面積不大者,眼壓正常或偏低,隨脫離范圍擴大而下降,超過一個象限者,眼壓顯著降低,甚至不能用眼壓計測到,眼壓之所以下降,可能與視網膜脫離眼的流體動力學有關,眼球後部存在著經後房,玻璃體,視網膜裂也至神經上皮層下間隙,經色素上皮轉運,再由脈絡膜血管系統排出眼外的房水的錯向流動。

  幾種特殊類型的視網膜脫離

  1、先天性脈絡膜缺損合並視網膜脫離先天性脈絡膜缺損為胚胎發育期間胎兒裂閉合不全所致,缺損區的視網膜神經上皮層亦易於脫離,缺損處透明的視網膜下即為白色鞏膜,多數患者不能發現視網膜裂孔,如脈絡膜缺損處有出血斑時,裂孔多在其附近,手術時應注意封閉脈絡膜缺損後部邊緣,但由於缺損的范圍大,效果不良。

  2、無晶體眼的視網膜脫離脫離並發於白內障手術後1~數年,因為虹膜晶體屏障前移,特別是術中有玻璃體脫離者,大多術後發生玻璃體後脫離,視網膜裂孔圓形,1~數個,亦可散在各個象限,大多位於眼底周邊部,有時可見與玻璃體粘連。

  根據上述臨床所見,診斷並非十分困難,但周邊部范圍較小的淺脫離,往往易於漏診,尤其是極周邊部的脫離,直接檢眼鏡無法查到,必須用雙眼間接檢眼鏡或三面鏡加鞏膜壓迫反復仔細檢查後才能確定。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