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斜視與弱視 >> 為什麼孩子總是心不在焉?談間隙性外斜視

為什麼孩子總是心不在焉?談間隙性外斜視

  外斜視是指雙眼注視目標是時,一眼的視線偏離目標,向外偏斜。間隙性外斜視表現為部分時間眼睛為正位、部分時間為外斜,是眼睛分開功能的失調。間歇性外斜視是介於外隱斜與共同性外斜視之間的一種斜視。間歇性外斜視常常發生於兒童的早期,最初僅在看遠時發生,隨著病情進展,間歇性外斜視的次數與時間,均有所增加,最後看近時亦可發生外斜。最後發展成恆定性外斜視,不在有維持正位的情況。

  臨床表現

  1.間歇性外斜視的斜視常出現於疲倦、疾病、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時出現。由此導致被人認為心不在焉,在社交場合失儀。

  2.通常為交替注視,一般沒有弱視。大部分病人兩眼的矯正視力相等或相差不超過一行。

  3.病人普遍畏光。與正常人在明亮光線下部分閉上雙眼不同,在明亮的光線下,間隙性外斜視病人常習慣性完全閉上非優勢眼。

  4.視物模糊:看遠是為了維持正位,過度調節,導致視物模糊,單眼看或斜視時有視力正常。但出現外斜時有明顯得調節不足。

為什麼孩子總是心不在焉?談間隙性外斜視

  5.由於立體視的喪失,病人可能產生空間定位的異常。

  6.可以合並有A-V征,亦可伴有其他垂直性斜視,如分離性上斜視等。

  檢查

  1.斜視角的檢查:看遠時斜視角,最好使患者注視6m遠處目標,以充分檢查其外斜度數,確定外斜類型。因為不同類型的間歇性外斜視治療時機和治療方法不同。測量斜視角時應矯正屈光不正,以控制其調節。

  2.立體視銳度的檢查:患者在隱斜期,也必須測量其立體視,如立體視不正常,說明間歇期顯斜所引起立體視下降,數月內立體視繼續下降則有力說明是手術矯正間歇性斜視的手術指征。

  治療

  1.屈光矯正:必要時應進行睫狀肌麻痺屈光檢查(散瞳驗光),尤其是嬰幼兒。有明顯屈光不正,特別是散光和屈光參差的患者,為保證視網膜清晰像,應該全部矯正;外科伴有近視者,應該全矯;外斜伴有遠視者,矯正遠視將減低調節性集合,使外斜增加,需要全矯還是部分矯正,要完全取決於遠視程度、患者年齡和AC/A比值,通常小於+2.00D嬰幼兒,可不予矯正,較大患者為避免屈光性疲勞,矯正遠視通常是必要的。年老人有外斜伴老視眼,調節減弱,如有遠視,需要矯正,可以給最小度數以利於看近。

  2.負球鏡附加:用負鏡矯正間歇性外斜視,可做為一暫時性措施。對於分開過強型配戴副上半部附加鏡片的雙焦點鏡;對於集合不足可配戴下半部副附加的雙焦點鏡,刺激其調節性集合,控制外斜。這種治療方法,不應提倡,患兒用這種方法治療,常引起視力疲勞。這種方法常使用於調節力不足的幼兒。

  3.三稜鏡:底向內三稜鏡可加強雙眼中心凹刺激。可用處方底朝內1/2~1/3三稜鏡代償部分偏斜,刺激融合得到矯正。或處方底朝內的三稜鏡完全中和整個偏斜以試圖獲更持久的雙眼知覺融合。但給予部分三稜鏡矯正更為常用。

  4.手術治療

  (1)手術時機:對間歇性外斜視手術最適宜年齡目前還有爭論。有人主張手術愈早愈好,否則會變成恆定性外斜。

  手術指征由融合控制情況、立體視功能是否正常、斜角大小和患者年齡決定。生後不久外斜而沒有間歇性外斜視,要盡快手術。從手術對視網膜對應的影響來看,間歇性外斜視為了消除復視及混淆的干擾,可以發生異常視網膜對應及抑制,手術最好時機是在尚未發展成抑制及異常視網膜對應之前,手術消除外斜。

  (2)手術方式:可根據其看遠和看近的偏斜度大小設計手術方案,手術量可根據每個醫師試驗、方法而定。

  (3)過矯和欠矯有報告外斜術後過矯的患病率介於6%~20%。如術後過矯10~15△,可完全消失。術後後欠矯,殘留大度數外斜大於15~20△,可在第一次術後6~8周內行2次手術。對輕度欠矯患者,殘余斜度小於15~18△,可用脫抑制及融合集合訓練,使之達到隱斜狀態。

  5.視覺訓練:

  手術後視覺訓練非常重要,是恢復斜視導致的雙眼異常、治愈間隙性外斜視、避免復發的重要步驟。包括擴展融合性聚散幅度和敏捷度、消除抑制和改善調節。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