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百科知識 >> 眼部疾病治療 >> 手術治療 >> 眼睛術後還看不清,到底怎麼回事?

眼睛術後還看不清,到底怎麼回事?

  白內障手術之後,眼睛還看不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意味著手術白做了嗎?並非如此!

  想知道後發障發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聽聽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眼科主任、著名白內障專家李朝輝教授的精彩講解——

  主要原因:後發障與年齡和再生能力有關

  李朝輝教授解釋,影響後發障的因素主要和年齡相關。

  後發障其實是在做白內障手術的時候,殘存的晶體上皮細胞的再生,顧名思義,再生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得後發障,年紀越小的人再生能力越強,年紀大的人再生能力越弱,因此後發障的發生率跟年齡是成反比的。

  從資料統計和實際臨床的結果可知,小嬰兒先天性白內障如果不加處理的話百分百都會發生後發障,年紀越大的人,比如到了90歲,再生能力變弱了,發生後發障的幾率就非常低。

  “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以及人工晶體的材質、生產技術和設計技術的不斷改善,通過物理的方法也可降低後發障的發生率,”李朝輝教授表示,“如今手術技術不斷更新,也逐漸細節化、精准化,後發障的發生率已經降到很低的程度,患者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後發障,或因為後發障發生有一定的可能性而耽誤了白內障的治療。”

  白內障手術中,醫生會為患者植入一個人工晶體,而人工晶體的材質、生產技術和設計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後發障的發生率。

  其他原因:常見病患者也易後障

  除了年齡因素,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容易產生後發障,比如糖尿病患者,色素膜炎患者,青光眼術後患者,之所以這類人群更容易產生後發障,主要原因是術前或術後炎症反應發生的幾率比單純的白內障患者要高,炎症反應的程度更重。因此,在處理這一類病人時不僅僅要考慮晶體選擇的問題,在手術技術和術前的圍手術期護理也要做到位,手術當中要有更加精准的處理。

  李朝輝教授強調,在人工晶體選擇上應考慮患者的需求和不同特點,盡量選擇晶體直角方邊的,或者後凸的,這樣使晶體和後囊之間緊緊帖服。直角方邊的晶體對晶體上皮細胞的移形有抑制作用。不過目前臨床中使用的人工晶體大多數已經做到這一點,所以在人工晶體的選擇上不用特別擔心。

  李朝輝教授主攻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手術量多達5萬多例,多次在全國性眼科大會中做手術直播表演。

  專家建議——

  控制血糖和局部炎症可以降低後發障發生率

  那麼,想要降低後發障的發生率,在圍手術期、術中和術後護理幾個階段應注意什麼呢?

  李朝輝教授提到以下三個要點:

  1. 術前病人對眼局部的情況及全身情況都要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控制。如血糖高的病人,血糖應控制在安全的水平,查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能反應出近期血糖控制水平。近期血糖控制是否平穩對手術效果影響非常大,血糖太高的話人工晶體異物反應會加重,還會讓傷口不容易愈合,增加感染發生的風險,為此,糖尿病的患者不可掉以輕心;另外,有局部炎症的病人,最好把局部炎症控制在相對平穩的狀態,尤其是有葡萄膜炎的病人建議在術前三個月之內觀察炎症有無復發,同時在術前要提前使用抑制炎症反應的藥物,手術的安全才更有保障。

  2. 術中醫生的操作要仔細。撕囊的大小要合適,晶體的殘存皮質尤其是殘存的晶體上皮細胞在處理上要更加精細化,後囊的拋光要做好,人工晶體一定要植入到囊袋內,諸如此類的細節對人工晶體上皮細胞的移形有一個很好的抑制作用。

  3. 術後的用藥很關鍵。術後用藥常規是激素類的,或者是非載體的抗炎藥物,可抑制炎症反應的產生,從而降低後發障發生率,因此術後用藥一定要遵從醫囑,患者不能隨意停藥或改藥,或者隨意延長用藥時間,那麼在手術近期尤其在術後一個月以內要經常復診,醫生會根據患者術後反應的情況,來給患者具體治療的建議。

  小管家提醒:

  發生後發障,也並非就是可怕的。

  李朝輝教授說,早在十幾二十年前醫療界對後發障就已經有很成熟的處理方法,即行YAG激光後囊膜切開。這個YAG後囊切開手術風險很小,對病人來講也沒有痛苦,處理起來很容易,患者沒有必要擔心。當然,一旦患者在術後一到三年或更長的時間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則應該及時就診,眼科大夫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