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茯苓皮10克、茵陳12克、 防己12克、薏苡仁30克、防風10克、 白芷10克、地膚子30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魚腥草30克、焦山栀6克、烏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止癢。
主治: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及一切過敏性眼炎,眼睑濕疹等。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方解:方中茯苓皮、茵陳、防己、苡仁除濕利水;防風、老鹳草、烏梢蛇等疏風除濕;連翹、焦山栀、魚腥草清熱解毒;白芷清熱止癢。
加減:使用本方時,要因症而用,隨症加減。若癢甚者,加苦參12克;睑皮濕爛,體壯者,加石膏30克。
按語:本病為一種季節性過敏性眼結膜炎,其眼部表現類似中醫的“目癢症”、“椒瘡”或“粟瘡”症等。《審視瑤函》中的“時復症”,所載症狀也與此相似。多為雙眼發病,常見於春夏季節,秋涼時好轉,兒童及青少年多見,中年偶有患者。其病愈後不留痕跡,一般認為是對熱或某些物質過敏。臨床上多以脾肺濕熱外夾風邪,即脾肺風熱夾濕毒所致。冶以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常能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