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腫即睑腺炎,民間俗稱“挑針”或“針眼”。無論是內麥粒腫還是外麥粒腫,切忌加壓擠膿,否則容易導致細菌、毒素倒流,引起嚴重並發症。
衛生條件差、體質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最易發生麥粒腫。幼兒、少兒是麥粒腫的易發人群,發病率農村多於城市。一個人一生中可能發生l?2次麥粒腫,也有人反復發生。
麥粒腫一般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發病時,眼睑局部紅腫、充血和觸痛;近睑緣部位可觸到硬結,有時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觸痛;有的人甚至有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數日後毛囊根部出現黃色膿點。
該病分為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兩類。外麥粒腫化膿後,若任其自破排膿,常因疤痕收縮而引起眼睑變形、外翻、上下睑裂閉合不全等後遺症,所以應特別引起重視。內麥粒腫又稱睑板炎,開始眼睑紅腫,但因睑板較深,疼痛較重。膿腫未潰破時,睑結膜上常露出黃色膿頭。如果致病菌毒性劇烈,則在膿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擴散,侵犯整個睑板而形成眼睑膿腫。
嬰幼兒患上麥粒腫,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傷害。
麥粒腫發病時,最好用潔淨濕毛巾給予局部濕熱敷,每天5?8次,每次敷15?20分鐘,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炎症消散,緩解症狀;進行超短波理療也可促使浸潤和硬結迅速吸收,或化膿。若治療及時得當,一般能夠好轉或痊愈。
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內麥粒腫還是外麥粒腫,切忌加壓擠膿,否則容易導致細菌、毒素倒流,引起嚴重並發症。要特別注意,在膿腫尚未成熟時,不宜過早切開;切開前後切忌擠壓膿腫。因眼睑和面部靜脈無瓣膜,這樣做會造成感染擴散,引起眼眶蜂織炎、敗血症或海綿窦膿毒血栓等,甚而危及生命。
總之,患了麥粒腫,切忌忽視,特別是兒童!每天堅持點護眼水,可以有效預防麥粒腫的發生,多點可以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