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其他眼科疾病 >> 眼睛疲勞、白內障?原是翼狀胬肉

眼睛疲勞、白內障?原是翼狀胬肉

  李大媽年過六旬,多年前左眼內長有一塊“小肉塊”,卻沒重視。現在過了10多年,“小肉塊”越長越大,才發現眼睛幾乎看不見了。她一直以為是傳說中的白內障,沒想到醫生告訴她,這不是白內障而是翼狀胬肉。

  眼內“肉塊”長了十多年

  67歲的李大媽左眼上長了個小肉塊,幾乎把黑眼球都擋了起來,越來越看不清東西。老人說,10多年前,她記得收稻子時,好像有什麼東西吹到眼裡,當時揉了揉,後來就長了這個東西出來,當時也沒太在意。她以為只是白內障,想等“長熟了”才切除。

  直到前幾天,在村裡義診檢查時,醫生告訴李大媽這不是白內障,而是一種叫做翼狀胬肉的眼病。

眼睛疲勞、白內障?原是翼狀胬肉

  原是翼狀胬肉“作怪”

  據了解,翼狀胬肉是由於眼結膜肥厚增生,長出了翼狀片的贅生組織,多長在黑白眼球交界的位置。翼狀胬肉會引起眼紅、流淚、異物感,也影響外觀和容貌。翼狀胬肉就其形態而言可以分為3個部分:長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頭部。向後呈扇形展開,稍隆起,位於黑白眼珠交界處的叫頸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寬大部分叫做體部,在它的上面有許多新生血管。

  醫生說,翼狀胬肉其實在眼科並不罕見,一般40歲-50歲的中年人發病較多,尤其是女性患者比較多。這種病早期不痛不癢,很多人就是眼睛裡有點紅血絲,偶爾看東西發花,很容易被誤解成眼睛疲勞、沒休息好等。如果發展到嚴重時,胬肉組織本身可直接覆蓋在角膜表面,對外界光線造成物理性阻擋,導致患者失明。像李大媽這樣的情況需要手術治療,但手術後還會留下一個疤,同樣會影響視力。

  沿海地區為高發地帶

  據統計,我國患翼狀胬肉的總人數為2000萬-5000萬。該病的發生與紫外線的損害密切相關,常年在外活動的漁民、農民等戶外勞動者是主要發病人群,且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沿海城市翼狀胬肉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內陸城市。閩南地區的廈門、漳州、泉州就處於全球“翼狀胬肉高發帶”上,罹患人群數目驚人。另外,翼狀胬肉還與長期野外工作,受風沙、塵土、冷熱刺激等因素有關。

  預防翼狀胬肉,應盡可能避免煙塵、風沙及陽光的刺激,盡量避免正午的陽光,如無法避免,應戴上寬邊帽,並佩戴合適的太陽鏡,同時注意眼部衛生,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如果因為“翼狀胬肉”引起眼部不適,炎症反復發作,引起視力下降或影響美觀,需手術治療。

 

  精彩推薦   病因| 眼結石是怎麼產生的呢?     護理| 眼睛裡面出現各種“奇葩”症狀 夏日要注意護眼     手術| 近視眼手術治療的最佳年齡     飲食| 醫治白內障的食療有哪些呢     白內障| 白內障手術後會不會復發呢?   查看更多眼科資訊精彩內容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