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隱斜是由於中心性輻辏興奮過強,內有直肌較強或者附著點靠前,外真肌較弱或者占靠後,節制韌帶肌間膜異常。遠視眼過度使用調節,可以誘發過度的的輻辏,最終引發內隱斜。
診斷斜視常常需要以下檢查:
(1)詢問病史問清患者的年齡,准確的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或誘因,斜視發展情況,做過何種治療,有無家族史。
(2)眼外觀檢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顏面是否對稱,有無內呲贅皮、解剖異常造成的假性斜視,有無代償性頭位。
(3)視力檢查及屈光檢查詳細檢查患者的遠、近視力及矯正視力。對於高度近視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須用1%阿托品擴瞳,在調節麻痺後進行屈光檢查。
(4)遮蓋試驗檢查者與患者相對而坐,距離為1/2米,取一寬5厘米,長15厘米之硬紙板作為遮蓋板,分別檢查注視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標時的眼位情況。遮蓋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檢查時總有一只眼被遮蓋的單眼遮蓋法,又稱交替遮蓋法或連續遮蓋法;另一種是檢查時先遮一只眼,然後去掉遮蓋板觀察兩眼能否同時向前注視一目標及眼球復位速度,這種方法可稱為遮與不遮法。遮蓋試驗可以簡單而又確切地對斜視進行定性。
(5)檢查眼球的運動觀察6個主要運動方向,以確定每條眼肌的功能有無異常。
(6)斜視角檢查法斜視角分為主斜角(第一斜視角)和副斜角(第二斜視角)。健眼固視時,斜眼偏斜的角度稱為主斜角;當斜眼固視時,健眼偏斜的角度稱為副斜角。
各類斜視眼的症狀
(一)外斜視眼:即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為間歇性與持續性外斜視。間歇性外斜視因病人具有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時間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維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陽光下或疲乏不經心的時候,才表現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兒童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復視,在大太陽常會閉一只眼睛。間歇性外斜視常會發展成持續性外斜視,而偶而出現外斜視的情形變成終目持續的外斜視。
(二)內斜視眼:一般俗稱斗雞眼。眼位向內偏斜。臨床上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斜視。在出生至內發生者稱之為先天性內斜視。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後天性內斜視又分為調節性與非調節性,調節性內斜視常發生在2-3歲左右,通常會伴有中高度遠視,或是異常的調節內聚力與調節比率;非調節性內斜視則和調節力與屈光狀態無關。
(三)上、下斜視: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較少見,上下斜視常常並有頭部歪斜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