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半飛秒、全飛秒有啥區別

1.飛秒激光在角膜基質層間進行掃描

2.形成完整微透鏡狀的角膜組織薄片

3.取出角膜組織後手術結束

角膜雖然很薄,最厚的角膜也不過0.6毫米,但它可以由外向內分為5層: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實質層)、後彈力層、內皮細胞層,近視矯正手術就是在這些層次之間實現。
准分子激光手術
准分子激光手術的典型代表就是LASIK,但後來的爭議也蠻多。2012年,台灣眼科界一位著名的眼科醫師宣布不再做近視激光矯正手術,指的就是LASIK手術。記者觀摩發現,這一手術確實需要用刀。手術時,患者的眼球經過麻醉後,醫生把一個圓形機械刀放在眼球表面手工操作,隨著機械刀的精密旋轉,患者的角膜上皮細胞層和前彈力層被切割開,形成一個圓形瓣膜。機械刀拿開後,這層瓣膜已經掀開,就露出了角膜的基質層,准分子激光再接著對基質層進行激光消融。
也就是說,這一手術過程需要用刀,需要制瓣。機械刀的制瓣風險,角膜瓣復位後的移位損傷風險,是繞不開的潛在風險。
半飛秒手術
半飛秒手術需要使用兩種激光,它先要用飛秒激光對角膜進行制瓣,再用准分子激光對角膜切削消融。
飛秒激光制瓣時,只見激光對著患者的眼球,中心紅點一閃一閃,角膜瓣就制作好了。隨後,患者躺在平床上被推到准分子激光設備下,再接著完成基質層的切削消融步驟。
有的醫療機構籠統地稱呼“飛秒手術”,但很有可能是只用飛秒激光制瓣的半飛秒手術,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算准分子激光手術的升級版。
全飛秒手術
看了准分子激光手術和半飛秒手術,接著觀摩的全飛秒手術讓記者驚歎。
手術全過程不超過三分鐘。飛秒激光直接在角膜基質內制作一個透鏡,同時在邊緣切開一個2-3毫米的弧形切口,如同微笑的嘴角。整個過程中,相當於激光透過角膜的上皮細胞層和前彈力層,在基底層上削出一片角膜透鏡。
接下來,用一根細棍般的手術器械,將角膜透鏡上下剝離,然後用鑷子將透鏡從“微笑”切口處取出。
角膜上的切口只有2-3毫米,沒有角膜瓣位移的風險,因此患者術後無疼痛,視力恢復快。“全飛秒”讓患者今日手術明日順利通過體檢成為現實,並且患者術後參加各項運動跟術前一樣,無任何附加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