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百科知識 >> 眼部疾病治療 >> 中醫治療 >> 眼病外治--中醫眼科的特色

眼病外治--中醫眼科的特色

  中醫眼科外治法有很多獨特的方法,如熏眼法、敷眼法、浴眼法、發泡法、飼鼻法、摩頂法、藥枕、刮洗法等。

  (1)熏眼法:是用中藥煎劑的熱氣蒸騰上熏眼部的治療方法,具有物理溫熱敷及藥物治療的雙重作用。適用於角膜炎、鞏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將煎好的中藥端離火爐,立即用厚紙或有孔厚紙罩住藥罐,在熱氣蒸騰上熏眼部。其溫度以能忍受而不燙傷為佳,溫度過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溫後熏眼,每次15分鐘左右,每日1~3次,眼部腫瘤、眼出血、急性結膜炎等不宜用此法。

  (2)敷眼法:是用冷、熱敷或用藥直接敷於眼的外部。臨床上根據病情需要,分別采用不同的敷法,其中以濕熱敷較為常見。濕熱敷是用藥液或熱水浸濕紗布趁熱敷眼,還可用濕毛巾包熱水袋外敷,熱敷時注意溫度適宜,用於眼睑疖腫、角膜炎、鞏膜炎、葡萄膜炎、眼外傷48小時後的眼睑及結膜瘀血以及非器質性眼病喜溫喜按者。干熱敷與熨燙法類似,以熱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常用生鹽、蔥百、艾葉、吳茱萸等炒熱,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陽、百會、湧泉等穴,能散寒通氣。

眼病外治--中醫眼科的特色

  冷敷法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效果。因有凝滯氣血之弊,只可暫用,不宜久施。用於挫傷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結膜炎局部熱澀痛者,用冷水浸濕紗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

  藥物敷是用新鮮的中藥搗爛外敷患眼,如鮮地黃、白蘿卜、芙蓉花或根等,常用於眼部挫傷的青、紫、腫、痛者;也可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止痛等藥物,研細末後加入蜂蜜或醋調成糊狀,先塗眼膏於眼內,眼部蓋消毒紗布,然後將外敷藥置於棉紙內敷眼,多用外眼病症。

  (3)浴眼法:是用中藥煎成藥液淋洗、浸泡眼部,使之直接用於眼部達到疏風導滯、退赤消腫、收淚止癢的目的。浴眼的藥液需過濾後使用,用消毒紗布或棉簽漬藥液,淋洗眼睛局部。還可用消毒眼杯盛過濾後的藥液,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將杯口扣住眼眶,眼睑不停地眨動,起到浴眼和浸泡作用。

  (4)發泡法:是用對皮膚較強刺激性的藥物貼在一定穴位上,使之起水泡的方法,主要用於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一般選用新鮮威靈仙的根、鮮毛茛菜、地下明珠等藥,常選內關穴或太陽穴,用一塊膠布中間留一小孔貼於穴位上,將所用發泡藥搗爛,取蠶豆大小發泡藥置於膠布上,再貼一塊膠布封蓋固定,一天後起泡後即可除去。局部發泡後注意清潔,不要弄破,以免感染。

  (5)飼鼻法:是將某些有刺激性的藥物置於鼻腔內取嚏以治眼病的方法,具有宣肺通竅、疏散外邪的效用。適用於外眼疾病,如結膜炎、角膜炎、鞏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選用芳香刺激性藥物,如碧雲散等,取藥少許吹入鼻內,每日1~3次,因藥物刺激涕淚交流,噴嚏頻作,上竅宣通,風熱邪毒外洩;也可用鮮鵝不食草適量,搗爛納入鼻內。對角膜穿孔,眼底出血及高度近視者忌用此法,以防有變。

  (6)摩頂法:是用藥物制成膏劑,置於頭頂並反復摩擦以治眼病的方法。摩頂法可使藥物通過頭皮(百會穴)吸收,並兼有按摩刺激穴位作用使腦中清爽、清竅通利、氣血暢行。適用於角膜炎、鞏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視力疲勞、眶上神經痛及眼病兼頭昏沉重或頭頂痛者。治療時選用冰片、細辛、石菖蒲、紅花、樟腦等研細末調以凡士林或蜂蜜、清油等調成糊狀,取少量塗於頭頂,然後反復按摩,約8分鐘,每日1~2次,最好剃除頭發。對刺激性藥物過敏者慎用,按摩時間用力需均勻,避免擦傷頭皮。

  (7)藥枕法:是將藥物加工後置於枕芯內,睡覺時枕頭部以治眼病方法。藥枕法可作為慢性眼病的輔助治療手段,亦可作為眼保健措施之一。此法具有調理清竅、和暢氣血之功,對消除視力疲勞有一定作用。用時選用祛風散熱、宣竅寧神、平肝明目、芳香行氣之類藥物,尤以花草類藥物為宜,經過加工,制成藥枕使用。

  (8)刮洗法:是以鋒針或表面粗糙之器物輕刺或刮患眼病灶處,然後用水沖洗的方法。常可除去邪毒瘀血,故稱刮洗法。本法適應於胞睑內面有瘀滯或粗糙顆粒的眼病,如沙眼、結膜炎等。方法為先滴1%地卡因做表面麻醉,然後用消毒的小鋒針刺刮患處或用特制海螵蛸棒(高壓消毒)反復摩擦顆粒部,直至輕微出血,顆粒基本消失為止,並用生理鹽水沖洗,滴抗生素眼藥水與眼膏,不需包扎。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