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是最凶猛的角膜潰瘍之一,預後差。但如能早期作出診斷,並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則視力影響亦可不大顯著。下面就介紹一下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的臨床表現?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的臨床表現:
即刻作細菌塗片檢查及結膜囊細菌培養有助本病的診斷,但此病的診斷主要靠病史及臨床體征。凡來勢迅猛、症狀嚴重、面積較在的角膜潰瘍,在結膜囊培養尚未證實之前就應及時用藥,否則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本病潛伏期很短,一般為半天至一天,半天以下及二天以上者不多。主訴眼部紅腫、疼痛、流淚、視力障礙和分泌物增加。
眼部情況:早期可見角膜出現浸潤,部位不定,一般發生在外傷或不健康有角膜處,浸潤約1毫米直徑大小,呈灰白色。裂隙燈下,角膜浸潤處表面稍隆起,其周圍及深部有彌漫性水腫。部分病例可有角膜內皮及後彈力層皺褶。角膜後出現細小灰白及棕色沉澱物。丁道爾氏現象常為陽性。
隨著潰瘍的繼續發展和壞死組織的不斷脫落,變薄的角膜部分抵擋不住正常的或升高的眼內壓,乃賂前作弧形膨出。在壞死角膜組織中央,開始顯露一小點虹膜(表示穿孔、虹膜脫出),然後逐漸增大,可達到整個角膜的一半,結果形成角膜前粘性白斑或角膜葡萄腫。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的臨床表現包括發病後1~2天,浸潤處很快形成圓形、環形或半環形半透明油脂狀和輕度隆起的灰白色壞死區。壞死組織富有粘性,依附於潰瘍周圍或政治家角膜表面。前房可出現少量淡黃色積膿,此時患者常表現劇烈眼痛有視力障礙,眼睑浮腫及睫狀充血顯著。2~3天後潰瘍迅速向中央部擴大,並向深部發展,最後成為直徑5~8毫米的壞死區,而僅在角膜的周圍邊部留有1~2毫米寬的透明邊緣區。大量灰白色粘稠的角膜壞死組織,可附著於眼睑睫毛上,形成膿樣分泌物。壞死組織一經脫落,角膜表面即變為毛玻璃樣,色灰白,並略呈扁平狀。前房積有大量黃色膿液,甚至充滿整個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