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內障是兒童常見的眼病。出生後第一年發生的晶體部分或全部混濁,稱為先天性天性白內障。由於在嬰兒出生時已有引起晶體混濁的因素,但還未出現白內障;而晶體的混濁是在一歲內發生,因此先天性白內障又稱為嬰幼兒白內障。先天性白內障可以是家族性的或是散發的;可以單眼或者雙眼發病;可以伴發其它眼部異常。此外,多種遺傳病或系統性疾病也可伴發先天性白內障。但是最多的還是只表現為白內障的一異常。
新生兒出生後瞳孔區有白色反射稱為白瞳症(1eukocoria),其中最常見的即是先天性白內障,還有其它眼病也可造成。因其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後不同,及時正確的鑒別診斷是非常必要的。
先天性白內障的輔助檢查
1、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晶體後纖維增生)
本病發生於體重低的早產兒,吸入高濃度的氧氣可能是其致病原因。雙眼發病。視網膜血管擴張迂曲,周邊部視網膜有新生血管和水腫,在晶體後面有纖維血管組織,將睫狀體向中央部牽拉,因而發生白內障和視網膜脫離。
2、永存增生原始玻璃體
患兒為足月順產,多為單眼思病,思眼眼球小,前房淺,晶體比較小,睫狀突很長,可以達到晶體的後極部,晶體後有血管纖維膜,其上血管豐富。後極部晶體混濁,虹膜—晶體隔向前推移。
3、炎性假性膠質瘤
多為雙眼發病,少數為單眼,在晶體後有白色的斑塊,眼球變小,眼壓降低,其發病原因是在胚胎發育的最後3月,在子宮內受到母親感染的影響或是出生後新生兒期眼內炎造成的。
4、視網膜母細胞瘤
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雖然多發生在2~3歲以前,但也可發病很早,在出生後數日內即可見白瞳孔。由於腫瘤是乳白色或黃白色,當其生長到一定大時,進入眼內的光線即反射成黃白色。腫瘤繼續生長引起視網膜脫離,表面有鈣化點,眼壓升高,最後繼發青光眼及眼外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