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白內障 >> 關於白內障 >> 白內障的綜合診治

白內障的綜合診治

   晶狀體如同一個凹透鏡位於人眼內的光路上,起到通透光線、匯聚光線的作用,正常人眼晶狀體使外界的光線匯聚後正好落在視網膜上而呈現出清晰的圖像,再經視覺傳導通路將視覺信號傳導到視中樞而形成我們清晰的視覺。白內障是指眼內晶狀體的混濁,晶體混濁後使得投射到視網膜上的圖像變得模糊,故導致視力下降。

    按白內障發生的原因可大致分為老年性、先天性、並發性、外傷性以及全身病引起的白內障,其中以老年性白內障最為主要和常見。       老年性白內障是最為常見的致盲眼病之一,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多認為與生理性老化、晶體營養和代謝障礙、遺傳、生活環境等多因素有關。晶體核心部位開始混濁的稱為核性白內障;晶體前後及赤道部皮質開始混濁的稱為皮質性白內障;晶體囊膜下皮質淺層盤狀混濁的稱為盤狀白內障;亦有非典型或混合型者。其中又以皮質性白內障最多見,占70%。白內障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只有晶體混濁影響到晶體中軸光路時才會引起視力下降,部分病人可因為晶體的混濁引起眼前固定黑影,核性白內障則可因為晶體核密度的增加、屈光指數增大而導致近視,甚至單眼復視,晶體混濁嚴重時視力可降至手動或光感。醫生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可以見到晶體明顯的混濁,嚴重時甚至肉眼即可看到瞳孔區的白色混濁。以皮質性白內障為例,白內障一般可分為四期:初起期、膨脹期、成熟期、過熟期。初起期白內障首先周邊混濁,逐漸向瞳孔區發展而影響視力;隨著晶體進一步混濁,混濁的晶體吸收大量水分而膨脹、體積增大,使得虹膜向前移位、前房變淺,稱為膨脹期,容易繼發閉角性青光眼,出現突然的眼脹、眼痛、視力下降、虹視(看燈光周圍如同有一圈彩虹)、頭痛、惡心、嘔吐;成熟期時晶體皮質完全混濁,呈乳白色,視力降至手動甚至光感;進一步發展,晶體纖維分解融化成糜粥樣,混濁的核下沉,有時視力反而有所提高,稱為過熟期,此時晶體囊膜皺縮,一旦囊膜破裂、晶體皮質溢出,則會導致晶體溶解性青光眼或晶體過敏性眼內炎。除非白內障繼發閉角性青光眼、晶體溶解性青光眼或晶體過敏性眼內炎,一般無大危害,僅導致視力降低而已,對於白內障較為嚴重的病人,通過手術摘除混濁的晶體,植入人工晶體以取代之,即可達到復明的目的。白內障一旦繼發閉角性青光眼、晶體溶解性青光眼或晶體過敏性眼內炎,應當盡快手術,以免造成嚴重的視功能損害。     輕度的早期白內障,一般可采取藥物治療以期減緩、控制病情的發展,常用的滴眼液如白內停、卡林優、谷胱甘肽、麝珠明目液等,口服障眼明、八味地黃丸等中藥亦有一定療效。     先天性白內障是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體混濁。多於出生前已存在,與妊娠期母體營養或代謝障礙、病毒感染(風疹、麻疹、水痘等)、藥物中毒等有關,亦與遺傳因素相關。不影響視力者無需手術,明顯影響視力者為防止弱視當盡早手術。     並發性白內障,是指因為眼部其他病變,如炎症、變性等病理反應,影響了晶體的正常代謝導致的白內障。常見的病因有色素膜炎、視網膜脈絡膜炎、嚴重的角膜炎、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脫離、絕對期青光眼等。關鍵在於積極治療原發病,藥物預防和控制白內障的發生、發展,確因白內障影響視力的可考慮手術治療。術後視力恢復程度不僅取決於手術本身,更主要的取決於眼部原發病的程度。     外傷性白內障是指因為眼球穿通傷或鈍傷所致的晶體混濁,原則上眼部炎症控制後應手術治療。視力預後與外傷程度有關。     此外,糖尿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甲狀旁腺功能不全、肌強直症及某些皮膚病、骨科病均可伴發白內障,白內障的發生與這些疾病密切相關。尤其糖尿病性白內障,應在嚴格控制血糖下才宜手術,術後視力恢復程度與糖尿病眼底病變程度密切相關。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