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視網膜脫離 >> 視網膜脫離診斷治療 >> 視網膜脫離的治療

視網膜脫離的治療

  (一)治療

  迄今為止,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仍以手術治療為惟一手段,手術原則為封閉裂孔及解除或緩解病變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在與裂孔相應處鞏膜面加以冷凝或電凝,從而引起局部脈絡膜反應性炎症,放出視網膜下積液,使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脈絡膜等鄰接組織發生局限性粘連以封閉裂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還要設法緩解或消除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如鞏膜縮短,鞏膜外加壓,層間填壓,環扎等球壁手術,以及玻璃體切割術,玻璃體腔內注入某種氣體或液體等,都是圍繞著這一目標設計的,隨著玻璃體手術及激光光凝術的日益進步,使原來難以治療的視網膜脫離有了治愈的可能。

  必須提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視網膜變性與玻璃體變性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從這一觀點來說,手術治療僅屬對症治療,並非病因治療,為了在手術治愈後防止視網膜和玻璃體變性繼續發展而再次發生視網膜脫離,選用一些抗組織退行性變及改善脈絡膜,視網膜微循環藥物還是需要的,長期堅持內服中藥杞菊地黃丸(成藥),駐景丸(成藥)等具有一定作用。

  (二)預後

  視網膜脫離范圍越小,裂孔數越少,裂孔面積越小,玻璃體膜形成程度越輕,手術成功率也越大,反之則小,術前或術中未能找到裂孔,玻璃體與視網膜有廣泛粘連術中未能給予解除,病理性近視視網膜與玻璃體均有嚴重退行性變性,高年患者,手術成功率小,先天性脈絡膜缺損成功的機會也少,脫離時間在2個月之內的成功率高,時間拖得越長,成功率也就越低。

  手術之成敗以視網膜是否復位為標准,但視網膜復位,並不一定有相應的視功能恢復,例如病程超過6個月的陳舊性脫離,因感光細胞已發生不可逆性損害,即使視網膜術後得到復位,視功能亦不能改善,視野的絕對性缺損依然存在,中心視力的預後,主要因黃斑中心凹是否受害(脫離,囊樣水腫,囊樣變性,星芒狀固定皺褶等)及受損害時間的長短而異。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能自行復位者非常少見,原脫離區內或其邊緣(脫離與未脫離視網膜的交界處)出現黃白色線條,線條位於神經上皮層之下,視網膜血管跨越其上,稱為線狀視網膜病變,此種線條可能是神經上皮層下纖維蛋白液體機化的結果,自行復位區內有時還能見到色素斑及脫色斑,該區的整個色澤也和未脫離區不同,由於自行復位均在脫離後經過了一個較長時期,所以與該區相應的視野缺損不可能恢復,如果線條橫跨黃斑,則中心視力永久性損害多焦點視網膜電圖(mERG)可以顯示視網膜脫離范圍及手術前後視網膜功能變化。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