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斜視與弱視 >> 先天性外斜視的臨床分析

先天性外斜視的臨床分析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15例中男12例,女3例。就診年齡1歲零2月~7歲,平均年齡3·6歲,出生時發病7例,生後1~3月發病6例,5~11月發病2例。4例為早產兒;1例有家族史。病人有以下特點:(1)出生至1歲以內發病。(2)外斜角度大,角膜映光法檢查,12例20°~40°,3例>45°。(3)13例為恆定性外斜視。(4)2例有弱視,均能固視。(5)輕度屈光不正,本組13例為輕度遠視,1例為中度遠視,1例為輕度近視散光。無明顯屈光參差。(6)合並DVD並伴有斜肌功能亢進。本組15例中5例合並DVD,6例下斜肌亢進,1例上斜肌亢進。(7)眼球運動大致正常。(8)多伴有全身其他系統疾患,如發育遲緩,骨科疾病等。

  2·治療及隨訪

  13例行手術治療。9例術後獲正位;3例欠矯,經二次手術後正位;1例過矯,未再手術。術後隨訪3月~3年,平均2年。有4例眼位發生回退,呈外斜視。2例有同時視功能,無1例有融合功能,另有3例因年齡小不能配合檢查。

  討論

  先天性外斜視是生後早期發生的共同性斜視,具體病因不明。有作者認為先天性外斜視往往合並智力低下,精神發育遲緩,推遲了建立固視的時間,也減少了注視的機會,引起了輻辏與融合功能發育障礙,故爾導致恆定性外斜視的發生。先天性外斜視具有以下臨床特點:(1)斜視角大,多為20°~40°,蔡京華報告13例中,8例在20°~40°,本組15例中,20°~40°有12例,3例斜視角大於45°。(2)多為恆定性外斜視,蔡京華報告13例中,9例為恆定性外斜視,本組15例中13例為恆定性外斜視[1]。(3)固視不良者較少,本組有2例合並弱視。(4)屈光狀況類似同年齡正常兒童,為輕度遠視和散光。(5)合並DVD及斜肌功能亢進。Burian[2]認為先天性外斜視往往合並斜肌功能過強,外斜視伴X征,可能是四條斜肌繼發攣縮所致。(6)眼球運動正常。(7)多伴有全身其他異常,麥光煥[3]報告24%~38·5%先天性外斜視有眼及全身異常。蔡京華報告13例中有5例合並全身異常,肌張力低下,發育遲緩、癫痫等,或為早產兒。本組15例中2例患有脊柱側彎,智力低下,發育遲緩;4例智力低下語言障礙;1例合並腦癱,髋關節脫臼;1例兩側肢體發育不對稱。其中3例為早產兒。

  鑒別診斷:對於出生後1歲以內發生的外斜視,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1·假性外斜視:最常見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黃斑異位,引起旁中心注視性假性外斜視,詳細檢查眼底即可診斷。陽性kappa角及兩眼瞳孔距離較大,也表現為假性外斜視。

  2·知覺性外斜視:由眼部器質性病變致視力低下引起,全面的眼科檢查即可診斷。治療:先天性外斜視需要手術矯正,除矯正外斜視外,對斜肌功能過強、DVD及A-V征需做相應的處理。vonNoorden[4]認為先天性外斜視發病早,斜度大,多為恆定性,無間歇期,應在1~2歲間手術,難以獲得雙眼單視功能。本組13例做了手術,2歲前手術3例,2~7歲手術10例。1次手術達正位9例;欠矯3例,經再次手術後正位;過矯1例,未再手術。術後隨訪3月~3年,有4例眼位回退,出現輕度外斜視。術後2例有同時視,無1例有融合功能。盡管獲得雙眼單視的病人極少,我們仍然認為,對先天性外斜視尤其是無間歇期者,應盡早施行手術,為雙眼單視功能的建立提供條件。由於先天性外斜視斜視角大,並常合並斜肌過強、DVD等復雜情況,故一次手術難以矯正滿意,需分次手術,一次手術水平直肌不要超過3條,為下次手術留有余地。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