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百科知識 >> 眼部疾病保健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手術的護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手術的護理

  目前一般認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由於局部缺氧的視網膜,尚未達到無氧狀態而萎縮死亡時,生成一種新生血管生長因子,刺激了眼前段虹膜睫狀體新生血管的形成,隨著血管的收縮,纖維化、房角廣泛變性、粘連,導致了該病的發生。因此,對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療,必須既終止其病理發展,又使房水引流通暢。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手術的護理

  由於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動力學過程,最初需要有刺激而產生,此後仍需繼續刺激才能維持,否則就會退化,因此,終止這種刺激是治療的重要環節。鑒於冷凝與光凝一樣,都可破壞耗氧量高的視細胞,終止新生血管生長因子的形成,臨床上越來越傾向於利用視網膜冷凝來控制新生血管的生長,終止其病理發展。

  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常規顯微小梁切除,雖可促進房水的引流通暢,但術後常因濾過泡區結膜及筋膜下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產生而失敗;而對於房水引流物的應用,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滿意的進展,但由異物反應引起的濾過道瘢痕增殖,仍限制了其治愈率的進一步提高,基於這些經驗,我們在顯微小梁切除術的基礎上設計了以自身鞏膜組織替代人工引流物嵌頓於小梁切口處,即起到了引流物的作用,又預防了異物反應的發生。本手術的特點是綜合考慮到以上各因素,進行多手術聯合進行。在本手術中,新生血管是否萎縮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關鍵。本實驗中術後末次隨訪86。4%(19/22)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聯合抗青光眼藥的應用,90。9%(20/22)眼壓降至正常。而術後1周僅40。9%(9/22)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6;P<0。01)。由此可見眼壓的回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遠期療效顯著,全視網膜冷凝聯合顯微小梁切除、自體鞏膜條引流術是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較理想術式。

  直至術後1周時,患者眼壓才明顯下降,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該術後1周內眼壓仍處於輕度反應性偏高狀態,對此期的眼壓波動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眾多的術後並發症均好發於此期,鑒於此,我們認為術前後應加強如下措施: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手術的護理

  ①術前心理護理:術前做好患者及家屬的解釋工作,使他們了解到該病的治療愈合過程,強調術後1周內可能出現的並發症及眼部不適,解除患者未來不必要的驚慌和疑慮,向其解釋術前使用降眼壓藥的必要性(可避免高眼壓狀態下手術引起暴發性前房、玻璃體腔出血和脈絡膜脫離的危險),以利於協調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

  ②術前房角檢查:應協助專科醫師做好房角檢查,明確虹膜面新生血管的分布范圍,以便於選擇新生血管分布較少的象限部位作為入眼手術部位;同時可作為術後隨訪虹膜面新生血管變化的對照。

  ③術前用藥:由於高眼壓下手術可引起以上眾多並發症,因此,術前加強降眼壓治療,盡最大可能降低眼壓同時聯合應用止血劑,是利於手術中操作,避免術中新生血管大出血,提高治愈率的關鍵所在。本組僅2例出現前房出血。

  ④術後護理:加強術後1周內眼壓的密切觀察,注意觀察眼壓的波動,觀察角膜的變化,若出現一過性眼壓升高,應加用甘露醇等降眼壓藥對症處理,否則易引起角膜大泡,淺前房,前房出血等並發症。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