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選擇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這主要取決於患者的願望以及手術帶給患者的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畢竟手術本身對身體就是一種傷害。青光眼手術成功率因人而異,要看醫生的水平,還有手術者的情況。對於青光眼手術成功率的問題,專家介紹說,青光眼手術本身是不復雜的,但是由於每個人對於青光眼手術表現的反應是各不相同的。
一雙年輕漂亮的眼睛,是每個人都夢想的,但是,眼睛長期處於裸露的外界環境下,是最容易老化的一個器官。目前采用手術治療青光眼是西醫最後、唯一的重要手段,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眼壓,對於閉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狹窄或關閉的患者,暫時控制眼壓可起到明顯效果,但並沒有糾正引起眼壓升高、房角關閉的真正病因,給醫患產生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認為自己手術了青光眼就好了,再次復發或失明。還不止一次提著同一個問題“我作了手術了為什麼還失明了?”而對於開角型、惡型、眼內炎症等青光眼手術不但毫無意義,反而會加快病情發展。
青光眼的種類主要有四種:先天性青光眼、原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種類型的青光眼的臨床表現及特點各不相同。特在這裡借百度·百科,向大家闡述一下各種青光眼的臨床症狀。希望大家都能對青光眼有更深入地認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根據前房前角的形態及發病緩急,又分為急、慢性閉角型青光眼、開角型青光眼等: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生,是由於眼內房角突然狹窄或關閉,房水不能及時排出,引起房水漲滿、眼壓急劇升高而造成的。多發於中老年人,40歲以上占90%。女性發病率較高,男女比例為1:4。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實則是因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反復遷延而來。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發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發病年齡30歲以上,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腦力勞動者有急劇升高的趨勢,此型發作一般者有明顯的誘因,如情緒激動、視疲勞,用眼用腦過度,長期失眠,習慣性便秘、婦女在經期,或局部、全身用藥不當、均可誘發,表現為眼部干澀,疲勞不適,脹痛、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虹視,頭昏痛,失眠、血壓升高。休息後可緩解,有的患者無任何症狀即失明,檢查時,眼壓可正常或波動,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誤診。如此反復發作前房角一旦粘連關閉即可形成暴發型青光眼。
來勢凶猛,症狀輕劇,發病時前房狹窄或完全關閉,表現突然發作的劇烈眼脹頭痛、視力銳減、眼球堅硬如石,結膜充血、惡心嘔吐、大便秘結、血壓升高,此時全身症狀較重易被誤診為胃腸炎、腦炎、神經性頭痛等病變。如得不到及時診治24-48小時即可完全失明無光感,此時稱“暴發型青光眼”,但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對疼痛忍受性輕強,僅表現為眼眶及眼部不適,甚則眼部無任何症狀,而轉移至前額、耳部、上颌窦、牙齒等部疼痛。
根據發病年齡又可為嬰幼兒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歲以下的青光眼均屬此類范疇。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發育過程中,眼前房角發育異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壓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內顯示出來,90%的患兒到一歲時可確診。10%的病人在1-6歲時出現症狀。
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三大原因之一。它不易治愈,但可控制。當藥物及鐳射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便須考慮外科手術。現階段廣被采用的手術,叫“小梁切除並周邊虹膜切除術”,該手術是在眼睛前房角開一洞口,以利房水順利排流。“暫時降低眼壓,緩解症狀,從病根上糾正不了病情”,術後應積極采用中藥治療病因,才能達到痊愈的效果。
溫馨提示:通過上面的相關介紹,相信您對青光眼有一定的了解,一旦出現青光眼症狀一定要及時檢查,確診,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