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在醫學上叫麥粒腫,又叫眼睑炎。得了“針眼”,最初病症是眼皮微痛,感染區泛紅,還會有一個小膿點,像針眼兒大小,因而有了針眼的別稱。
疾病後期,眼睛會瘙癢,易流淚,對輕微的光或閃光有不適感,有時還會出現帶黃頭的膿。
西醫認為,“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炎症,因引起針眼的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針眼多為化膿性炎症。
這種炎症多由不良習慣造成,眼睛過度勞累,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用不干淨的手、毛巾、手帕等擦眼都容易造成針眼。相對來說,患有沙眼、慢性結膜炎以及近視、遠視的人更易長針眼。有些人嗜食海鮮、巧克力等,也會引起此病。由於夏季是病毒活躍的季節,因而臨床上發現,夏季就診的針眼患者偏多。
此外,還有一些簡單的治療方法:在針眼剛出現時,可選擇菊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中的一兩味藥,沖泡後熱敷,以溫熱為宜,或搗爛外敷,每日4-5次。將剝了皮的溫熱雞蛋敷在眼處也有類似效果。最好不要直接用熱水蒸氣熏眼,以免燙傷。發病後不可用手擠壓患處,如果症狀嚴重,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