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白內障疾病容易光顧那些弱質人群,比如說老年和孩子。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大家的重視。如果這些人不幸患上了此病,那麼一定要及時的采取治療工作。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白內障疾病患者的術後問題。
白內障手術患者資料
1、白內障手術患者疾病背景資料 本次手術共85例(100眼),男72例(85眼),女13例(15眼)。年齡2~4歲8例,5~10歲58例,11~14歲19例。外傷性白內障70眼,先天性白內障30眼,術前視檢查不合作者36眼,視力低於0.05者50眼,0.05~0.21者14眼。
2、手術 方法 術前2~3天給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術前1 h雙氯芬酸鈉與復方托品酰胺交替滴眼,充分散瞳,並在術中保持瞳孔散大。對不合作的患兒在全麻下手術。手術方式均為小切口非乳化白內障摘除加後房人工晶體植入術。
白內障手術治療結果
1、白內障手術術後視力除36眼檢查不合作外,其余64眼視力均較術前有明顯提高,尤以外傷性白內障為顯著。術後視力0.05~0.3者5眼(7.8%),0.4~0.5者眼(70.3%),≥0.6者14眼(21.9%)。
2、白內障手術術後並發症 (1)前房纖維蛋白滲出13眼,早期給予皮質類固醇滴眼液滴眼及散瞳,均吸收消失。(2)一過性眼壓升高6眼,給予噻嗎心胺滴眼液滴眼,少數靜脈滴注甘露醇後均恢復正常。
白內障手術護理經驗分享
1、 白內障手術術前護理 患兒受傷和住院多有恐懼心理,情緒緊張,易被激惹,術前根據患兒的年齡、文化程度及心理調節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及指導,消除患兒恐懼心理。兒童白內障,尤其是外傷性白內障術後葡萄膜反應重,在術前選用高效非激素類抗炎滴眼液滴眼,以降低術後反應。對外傷性白內障最好在炎症反應期過後再行手術。術前教會患兒適應裂隙燈檢查和頻繁滴眼,還可模擬手術後雙眼包扎,為術後檢查和治療做好准備。
2、白內障手術術後護理 術後早期由於雙眼包扎和眼部不適,患兒常會撕敷料和揉眼,這樣易造成傷口裂開,房水外溢的嚴重的並發症,並增加感染機會,
因此需加強護理,增加查房次數,注意患兒情況,或給患兒講故事,放音樂以減輕寂寞和煩躁。嚴重者在術後第2~3天給以鎮靜劑。為避免兒童白內障術後較重的葡萄膜反應,常需在術後行結膜下注射抗炎藥。但結膜下注射常造成患兒恐懼和哭鬧,甚至影響以後的檢查治療。為此,我們選用高濃度的高效的滴眼液頻繁滴眼,也可達到同樣效果,且患兒容易接受。部分病例(本組共12例)術中將地塞米松緩釋顆粒植入前房,也可避免結膜下注射。在術後第1天起,晚上睡前給予復方托品酰胺滴眼活動瞳孔,為防止術後虹膜後粘連的發生。滴眼後15~20 min觀察瞳孔變化,如瞳孔未散大則需再滴1次並繼續觀察。切忌滴了散瞳劑而不觀察瞳孔是示波器散大的做法,這樣造成虹膜後粘連,以後更難散開。但也要避免短時間內頻繁用散瞳劑滴眼,使瞳孔散的過大,易於出現人工晶體狀體的瞳位或瞳孔夾持。在患兒出院前教會其家長滴眼藥的正確方法,告訴其家長所用藥物的作用及毒副作用。另外,由於兒童眼球尚處在發育階段,囑患兒家長術後帶患兒復查驗光,以鏡片補充人工晶體之不足,避免出現弱視,已出現弱視者進行弱視訓練。對出現後發性白內障者及時進行激光治療,對嚴重後發性白內障應反復強調,使其認識到術後護理的重要性,進行很好的配合,以利於患兒視力的恢復。
關於白內障手術後續問題
目前國內外比較一致的觀點是2歲以上兒童的白內障可植入人工晶體。對兒童單眼白內障,植入人工晶體更是最重要的矯正方法。但兒童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又與成人有許多不同之處:
(1)兒童眼球尚在發育期,植入人工晶體後仍需根據光狀態,不斷進行屈光矯正和弱視訓練,才能保證視覺功能的繼續發育並最終獲得較好的視力;
(2)兒童術後反應重,前葡萄膜炎和後發性白內障發生率高,需及時給予藥物和激光治療,才能鞏固療效;
(3)兒童主動配合能力差,對眼部不適敘述不清楚。
由於以上特點,對兒童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的護理須做好觀察、教育和輔助治療等3項內容。及時而細致地觀察病情變化,可彌補兒童主動報告病情能力差的缺點,避免出現嚴重並發症。教育主要是向兒童和家長講解圍繞手術期術後注意事項及如何配合治療等相關知識。需要用恰當的方式反復介紹,力求使患兒在明白道理的情況下主動配合治療。輔助治療是指術後出現並發症時需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藥物、激光、配鏡、弱視訓練等。要做好這些工作,就要求護士具備基本方式教給病人。通過這一組病例的觀察,我們認為在醫生細致手術和精心治療的基礎上,正確的術前、術後護理,可以減少並發症發生,並保證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看了上文的介紹,大家已經知道了白內障疾病患者的術後問題。如今白內障疾病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這對我們的健康構成的影響是可想而知。如果大家不想自己的生活承受此病的傷害,那麼科學的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