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是自然的衰老過程。人的眼睛中有個叫晶體的透明球狀物,慢慢變得不透明了,變白了,這就是白內障。晶體老化的個體差異比較大,有的人40歲就發生了白內障,有的人到了80歲才有白內障,這都是正常的。所以,現在多稱為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治療白內障,從過去單一的恢復視力,由看不見到看得見;到現在,要求手術後的視力恢復到“最好”。這個“最好”並不是僅僅指手術後視力好,能看多遠,而是要一個適合自己的屈光狀態。比如:中老年人,生活工作中往往對看近的需求比能看多遠更重要。駕駛員,需要良好的遠視力。老年人,以家庭生活為主,適當的近視力更能帶來方便。可見,術後用眼的方便性和舒適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顯得更重要。這就要求醫生不能簡單地用同一模式處理,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和用眼需求來設計手術,也即“私人定制”。
現在雖然有了多種類型的人工晶體,但它們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弱點。事實上,還沒有可以完全恢復到人眼年輕狀態的人工晶體。同樣一個手術,正確選擇人工晶體,設計術後的屈光狀態,為患者帶來更佳的視覺體驗,給生活學習工作帶來方便。
如果患者戶外活動多,以遠距離視覺為主的,醫生可以設計以高質量看遠為主的人工晶體,以保證活動的方便性。如果患者原來就是近視,平時以室內桌面工作或看電腦文案為主的,醫生可以仍然保持他的用眼習慣,設計保留適當近視度數的人工晶體。如果患者從事特殊的精細工作,對近距離精細視力要求高,醫生將根據需要做些特意的調整。多焦人工晶體雖然設計上是同時滿足看遠、看近的需求而不需要再戴鏡,但還是存在不足,單點視覺質量比單焦的晶體差一點。只有醫生了解了患者術後的主要用眼需求,才能使白內障手術真正走向完美。
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的精細完美和多種人工晶體的選擇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手術設計,可為患者創造術後最適合的視覺需求,給眼睛帶來“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