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內障是最常見的一種致盲性眼病,常常發病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由於重視不夠或認知錯誤,一些老人總要等到白內障成熟了再做手術。殊不知,白內障過熟容易導致晶狀體脫位,搶救不及時可能導致失明。
家住都江堰安龍鄉的73歲老太張玉清因為白內障過熟晶狀體脫位險些失明,經過緊張搶救,手術後老人雙眼終於恢復了清晰視力。據悉,由於其家境困難,四川省紅十字基金會光明基金還將對其進行部分資助。
晶狀體脫位右眼只剩光感
“老人雙眼視力逐年下降,不過一直都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在康橋眼科醫院白內障專科病房,張玉清的兒子李中建懊惱地說,近些年老人也時不時說眼睛看不見,到醫院檢查確診為雙眼白內障,但想到視力還可以,加上經濟困難,也就一直沒有手術治療。
今年5月份,老人病情加重,右眼只剩下一點點光感。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趕到康橋眼科醫院。醫生詳細檢查後發現,老人右眼晶狀體已經大部分脫位,情況十分危急。
8分鐘手術老人恢復清晰視力
“張玉清老人右眼伴有邊緣性角膜變性、晶狀體脫離范圍較寬,治療上比較困難。摘除脫位的晶狀體比一般白內障摘除手術風險大,盲目手術可能導致視力損害,嚴重的甚至可能是眼球的喪失。”據康橋眼科醫院業務副院長、白內障手術專家連浩介紹,晶狀體脫位的治療方案和效果取決於晶狀體的位置和硬度、患眼以及對側眼的視功能狀態、患者年齡以及有無先天異常、有無出現並發症及手術的條件、手術醫生的技能等諸多情況,術後視力的提高並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康橋眼科白內障專科多名專家經過多番論證,最終討論出一套詳細的治療方案。為張玉清老人實施了手術,老人右眼視力由術前的僅有光感恢復到了0.3。
眼科專家:晶狀體脫位要警惕
據連浩副院長介紹,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緩慢發展的慢性眼病,從初期到晶狀體完全渾濁多為2年至3年,也有的患者可長達10年或10年以上。張玉清老人的白內障已經發展至過熟期,晶狀體懸韌帶發生退行性改變而斷裂,造成晶狀體脫位。同時,大量老年性白內障病例也表明,白內障發展過程中如未及時治療,常見並發症如葡萄膜炎、青光眼等往往易導致患者失明。因此,對於患有白內障的老人,應高度警惕並發症風險,必要時盡早手術,摘除病變晶狀體,走出“白內障要發展到看不見時才手術”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