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常見疾病 >> 其他眼科疾病 >>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與七情致病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與七情致病

  暴盲是一中醫病名,首見於《證治准繩》,是指雙眼外觀正常,猝然一眼或雙眼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組眼病。因為古代缺少現代檢查手段無法看到眼底病變情況而把視力驟降這一病人主訴症狀歸為一類疾病,統稱為“暴盲”,主要包括了西醫的視神經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視網膜脫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等視網膜疾病。

  暴盲好發於中老年人,其發病急,病程長,往往又夾雜著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性慢性疾病,預後差。中醫認為其屬於內障眼病,由七情、痰淤、飲食不節、勞倦等引起。其中情志因素是一重要因素。《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曰:“內障之病皆因七情所傷。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憂思傷脾,過悲傷肺,過恐傷腎,過驚傷膽,髒腑內損,精氣不能上注於目”,可見其病因病機中情志因素為致病的重要原因,而現代醫學原來著重研究其生理機制。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越來越重視心理因素對疾病的致病作用,認識到疾病的發病、轉歸和治療與患者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本文試從中醫心理學七情致病學說角度分析暴盲患者的心理情緒特征,以進一步探討其病理機制。

  1心理特征

  在臨床上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主要的不良情緒:緊張、焦慮、恐懼、憤怒、抑郁、自卑、孤獨,實際上在暴盲的發病、治療及轉歸過程中這幾種情緒往往並存,或有所側重,誘發暴盲的發生,影響其治療和預後。在發病前常有心情不暢或暴怒或重要生活事件發生。病程中病人表現為緊張煩躁,易激惹,恐懼不安,或過分擔心,憂心重重,害怕失明造成生活不便,給子女帶來負擔成為累贅,而有內疚感自卑感,進一步導致長期悶悶不樂,失去價值感,越來越內向,孤獨,自我封閉。

  2相關因素分析

  2.1原有疾病因素年齡較大,常伴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程較長,且治療效果不佳,現又發生視網膜病變並發症,視力下降更使生活質量下降,情緒更不穩定,焦慮煩躁易怒,或悲觀抑郁,對未來生活較為消極。

  2.2視力下降因素擔心失明帶來恐懼自卑等負性情緒。暴盲病人多有視力障礙,甚至失明,且多病程漫長,預後較差,患者常抑郁悲觀,或急躁易怒,即因病致郁。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與七情致病

  2.3原有人格特征傾向大致分為兩類:A型人格及D型人格。A型人格研究較多,主要特點是個性強,急躁,易沖動,好勝心強,有強烈時間緊迫感,有過分抱負競爭和敵意。D型人格又稱為“憂傷因子”,國內研究剛剛起步,歸納為消極情感和社交壓抑兩個特征,經常體驗到憂郁、沮喪、憤悶、憂慮等負性情緒,且在社會交往方面壓抑自己情感表達,如經常為一些瑣事而小題大做,煩躁、擔憂、惱怒等;與人交往時常常感到很拘謹,煩躁不安、沉默寡言[1]。臨床中我們發現這兩種人格特征較為常見,不能說這兩種人格特征是暴盲的危險因素,但發現其與上述不良情緒相關。

  2.4社會因素很多老人近期內喪偶,或子女下崗離婚,經濟問題等生活事件,不能正確面對,在應激事件面前采取回避退縮的應對方式造成抑郁,郁而成病。

  上述暴盲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我們認為可與病理性七情相對應,可從七情致病說角度進一步認識暴盲的病理機制。下面從七情的定義、七情的致病機理、七情與暴盲的關系以及相應的中醫對策等幾個方面加以討論。

  3七情的定義

  七情致病論是中醫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其中七情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有人給七情下過定義,認為喜是個體髒腑氣血功能協調,且願望實現、緊張解除的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及相應的表情及行為變化;怒為個體氣血上逆不暢及願望受阻而緊張帶有敵意的情緒及相應的表情行為與生理變化;憂為對所面臨問題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及身體狀況不佳、擔心時,以心情低沉為特點的復合情緒狀態,具有興趣喪失、性欲低下及自我感覺差等特征;思是指對所思問題不解,事情未決及個體肝脾氣郁功能低下時產生的擔憂焦慮的心情,是一種思慮不安的復合情緒狀態;悲為個體對所熱愛的人或物喪失與所追求盼望破滅及髒腑精氣虧虛時,對哀痛情緒的體驗;恐可定義為遇到危險而又無力應付及髒腑氣血大虛時產生懼怕不安的情緒體驗;驚系指突然遭受意料之外事件尤其心神欠穩,髒腑機能失調復遇異物異聲而產生的伴有緊張驚駭的情緒體驗。可以看出中醫學側重機體髒腑氣血狀況對情緒的影響,是從臨床角度對情緒的把握[2]。實際上,七情可以分為正常七情和病理性七情,而中醫學更多關注的是後者,研究這種負面情緒的負面效應,這裡七情更多的是指導致髒腑功能失調的致病因子。

  4七情的致病機理

  七情致病機理可以從七情與髒腑的相互關系中加以闡述。七情與髒腑兩者存在著對應關系,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影響。一方面正常的情志活動以髒腑氣血為物質基礎,反映髒腑功能;另一方面髒腑調節情志,髒腑功能異常,氣血失常也會表現相應的情志改變。正常七情是人對外界刺激的正常的情緒情感反應,但有一個度,必須在髒腑的調節范圍之內,一旦七情太過、過激,超出了髒腑的調節范圍,即可轉變為病理性七情,損傷髒腑,導致髒腑功能失調、氣機紊亂而引發各種心理或心身疾病,稱為“七情內傷”,即喜則氣緩,喜傷心,怒則氣上,怒傷肝,思則氣結,思傷脾,悲則氣消,悲傷肺,恐則氣下,恐傷腎。可以認為七情是人類通過對外界因素刺激及機體內環境變化的體驗而產生的情緒情感反應狀態,若有過於強烈的社會事件、個體重大變化,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時,會引起過強的正性和負性的情緒情感反應,使髒腑功能紊亂,可伴有機體持續應激反應,產生一系列心理和軀體症狀[3]。情志失調可成為某些疾病的直接發病原因或誘因,也可導致其加重或復發,影響治療效果,七情與疾病可謂因郁致病,因病致郁,互為因果。

  5七情與暴盲的關系

  在“七情”中以憂郁、憤怒、悲哀對暴盲的危害為甚,《證治准繩?雜病》認為暴盲“病於陽傷者,緣忿怒暴悖……病於陰傷者,多色欲悲傷,思竭哭泣太頻之故……”,《審視瑤函?暴盲症》又添加了一點“傷於神者,因思慮太過,用心罔極,憂傷至甚……”。情志內傷,肝氣郁結,肝失條達氣滯血郁,血行不暢,淤滯脈內,淤久則脈絡破損而出血。忿怒暴悖,氣機逆亂,氣血上壅,血絡淤阻,眼底可見血管閉塞、變細及白鞘。憂愁思慮太過或時間過長可導致脾失健運。脾不健運,不能將精微物質升運於目,致水濕停滯,上泛於目,可見眼底之水腫、滲出及增殖性改變。悲哀耗傷肺氣,氣虛則目失溫養可導致目中津液干竭,使目外潤澤之水及目內充養之液不足,視物不明。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借助現代心理測量學知識從實證角度進一步認識了情緒與眼病的關系,如已證明青光眼是一身心疾病,具有特定的A型人格特征,存在心理情緒異常。在臨床中我們發現暴盲患者同樣存在不少心理問題,但因為其病種多,病情復雜,還缺乏量化的實證研究,如使用心理學測量中的量表來測量暴盲的心理及分析不同證型與心理特征的相關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6中醫對策

  我們研究暴盲的心理狀況,除了闡明其病因病理機制外,更要用於指導臨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預防暴盲的發生,所謂“治未病”,防患於未然。所以平時要注意調養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防止過度的情緒波動,情緒平穩則五髒調和,氣機調暢,使氣血精津上承於目,以預防暴盲的發生,所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二是臨床用藥。七情內傷致髒腑功能失調,氣機紊亂,故臨床上用解郁結合疏肝、清肝、活血、健脾、益陰等治療暴盲往往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三是心理治療:中醫的情志療法主要包括言語開導法、順情從欲法、移情易性法、暗示療法、情志相勝法,其他還包括各種松弛療法、音樂療法、運動療法等。在臨床治療中應注重心身同治,考慮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積極治療暴盲及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原發病,以避免因病產生的不良情志刺激,如抑郁、焦慮,而這些負面情緒反過來會加重原有疾病。另一方面,應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加強社會支持,與患者家屬一起幫助患者消除這些不良情緒,改變錯誤認識,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使患者氣機通暢,髒腑調和,有利於康復。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