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鏡和做手術仍是目前治療近視眼的最基本方法
最近,一位名叫石家峰的讀者投書本報,說自己有中度的近視,給學習、生活都帶來不便,他注意到一些廠家宣傳治療近視的藥品,希望了解口服藥物能不能治療近視眼。記者采訪了同仁醫院的眼科專家陸文秀,她說,因為近視是眼軸變形,這種變化藥物無法逆轉,因此,現在還沒有藥物能夠治好近視眼,戴眼鏡和做手術仍是治療近視眼的最基本方法。
■有框眼鏡簡單,隱形眼鏡方便,但都不是十全十美
同仁醫院近視眼矯治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陸文秀介紹,目前解決近視的辦法主要有3種,包括戴框架眼鏡、戴隱形眼鏡或是動手術。
戴有框眼鏡無疑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很多人覺得戴眼鏡太麻煩了,天氣冷、熱或運動時都會有或多或少的不方便。不愛戴眼鏡的人理由很簡單,像天熱眼鏡老往下滑、打球或是運動不方便,還有的是因為想從事職業的限制。
隱形眼鏡雖然不存在有框眼鏡的問題,但它只對散光度數不高的近視眼患者比較合適,而且通俗地說病人眼睛最好能大一些,這樣戴起來比較方便。另外,隱形眼鏡對衛生的要求很嚴格,有角膜炎、結膜炎、淚囊炎等炎症的人不適合,如果在戴時碰破眼睛的表面,隱藏在眼睛裡的細菌也會引起角膜感染,出現流淚、怕光等並發症。還有一些職業對眼睛有特殊要求,像考軍校、警校,當空姐,做公安,在飯店做服務人員等都會存在不適合戴隱形眼鏡的情況。
■近視矯正儀器適合發展中的近視
以前很流行近視矯正儀器,但是,這些儀器只對於年齡較小的發展型近視患者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通過儀器可以刺激他們的視敏度,但是對成年人或視力已經定型的患者就沒什麼效果了。
OK鏡雖然對矯正近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引進的時候由於市場不夠規范,產品魚龍混雜,再加上有的病人使用不當,或是沒有按照醫生的要求復查,引起角膜感染的比較多,影響了視力,所以幾乎也被拋棄了。
■手術治療近視目前沒有嚴重的後遺症病例
陸大夫介紹,現在來做手術的近視眼患者很多,尤其以20多歲的年輕人居多,有時一下午要做五六十只近視眼的矯治。
手術是用激光在角膜表面塑形,使近視的眼睛焦點後移,原本模糊的東西就清楚了。如果病人配合得好,手術只需要三四分鐘,而且沒有特別的痛感。但這種治療近視的手術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瘢痕體質、有像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有影響角膜愈合的疾病、免疫性疾病、眼部感染、眼外傷、眼底不好或嚴重弱視的病人都不適合。
在手術前要進行全方位檢查,考慮全身的狀況,身體沒問題了,再檢查眼睛,屈光、年齡、性別都在醫生的考慮范圍之內。18歲以上,近視在兩年內沒有太大發展的近視患者可以手術,有炎症是不能接受手術的,要用大約4個小時的時間檢查所有眼部的參數是否符合手術的要求。
很多患者都擔心激光治療手術是不是有危險,陸大夫介紹,以前引進的RK手術因為切口深,如果受外傷的話有眼球破裂的可能,因為它的精確性不夠好,所以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引進,到1995年基本就沒有醫院再用了。從醫學角度說,每一種手術都不能對所有人百分之百安全,但是一般問題都出在手術後不久,現在這種手術已經有20多年了,還沒有聽說國內外有嚴重後遺症的病例,應該是讓人放心的。
■不要追求過度矯正
有的病人總認為既然花了那麼多錢,手術後就應該一點都不近視了,這種看法很片面。醫生在手術前會綜合考慮病人的職業、用眼習慣等因素,如果近視患者手術後要做飛行員這類需要經常看遠的職業,醫生就會稍稍給他多做一些,手術後有點遠視更適合他職業的要求。但是從事財會、電腦等職業的就應該留幾十度的近視,這樣對經常做案頭工作的人來說是合適的,矯正視力過度對他們來說會有一些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