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眼科書籍對針灸治療眼病屢有記載,有效穴位較多。近幾年,又發現了一些新的穴位,效果甚好。對眼周圍的穴位,一般禁灸,同時在針刺時要特別小心,因眼眶組織疏松,血管較多,且上通於腦,不慎可刺傷眼珠或導致出血及其他意外。

現將眼科常用穴位及其主治疾病介紹如下。
一、體針常用穴位
(一)眼周圍穴位
1.睛明主治迎風流淚,針眼,上胞下垂,風牽偏視,暴風客熱,天行赤眼,火疳,黑睛翳障,圓翳內障及多種瞳神疾病。
2.攢竹主治同睛明穴。
3.絲竹空主治針眼,胞輪振跳,上胞下垂,風牽偏視,暴風客熱,天行赤眼,聚星障,火疳,瞳神緊小等。
4.瞳子醪主治針眼,上胞下垂,風牽偏視,青風內障與綠風內障,瞳神緊小,暴盲等。
5.陽白主治針眼,風牽偏視,黑睛翳障,圓翳內障,青風內障,綠風內障等。
6.魚腰主治針眼,上胞下垂等。
7.四白主治針眼,胞輪振跳,風牽偏視,近視,遠視,聚星障,青風內障,綠風內障等。
8.承泣主治針眼,流淚症,胞輪振跳,風牽偏視,黑睛翳障,暴盲,近視,遠視。
9.球後主治圓翳內障,視瞻昏渺,暴盲,青盲,近視,遠視。
10.上明主治青盲。
此外,太陽、風池、翳明、頭臨泣、頭維等頭部穴位也常用作配穴應用。
(二)經絡遠端穴位
常與眼周圍穴位配用。常用的有尺澤、列缺、內關、神門、合谷、曲池、臂鬧、外關、養老、肩中俞、三陰交、行間、太沖、足三裡、光明、肝俞、脾俞、腎俞、昆侖、氣海、四縫等。
二、耳針常用穴位
耳尖、目l、目2、眼穴。主治天行赤眼,暴風客熱,瞳神緊小,青風內障,綠風內障等。
此外,還有梅花針與頭針,簡要介紹如下:
(一)梅花針:用梅花針叩打眼眶周圍的一些穴位,如睛明、攢竹、魚腰、四白、絲竹空、太陽等穴。
主治近視,胞輪振跳。
(二)頭針
常用部位:視區。在枕外粗隆突水平線上,旁開枕外粗隆1厘米,向上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的4厘米長直線即是此區。
操作方法:取坐位、平臥位或側臥位均可,選好刺激區,常規消毒,用2.5—3寸的26—28號針沿頭皮捻轉進針,斜刺人頭皮下,勿刺在皮內或骨膜,達到該深度後,加快捻轉,捻轉頻率為每分鐘240次左右,不能提插。達到麻脹感後,留針5—10分鐘,再行針2次,留針2次,即可起針。起針後應以棉球稍加揉壓針眼,以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