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問題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致盲事件的曝光,更多人認識到了“視網膜脫離”。但它是怎麼回事,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又有多遠呢?有什麼人需要特別注意嗎?
視網膜脫離是怎麼回事?
視網膜脫離是視網膜內層與視網膜色素膜上皮層間分離的病理性改變。根據其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其中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為臨床常見疾病,這種病人常由於某種因素而存在視網膜變性、萎縮、變薄,或有高度近視,玻璃體液化、脫離、濃縮及與視網膜粘連等,在這些異常情況下,眼球受到震動,與視網膜粘連的玻璃體牽引,可促使變薄的視網膜形成破口,液化的玻璃體經破口處進入視網膜神經感覺層與色素上皮層之間,形成視網膜脫離。
繼發性視網膜脫離是眼部其它疾病或某些全身病引起,如滲出性視網膜炎、急性彌漫性脈絡膜炎、妊高征性視網膜病變等,有大量滲出液積聚於視網膜下,造成視網膜脫離。某些眼外傷或視網膜靜脈周圍炎玻璃體出血以後,機化增殖的玻璃體條索牽引,把視網膜拉下來。
對比繼發性視網膜脫離,專家發現原發性視網膜脫離多發於近視眼,特別是高度近視患者。有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原發性視網膜脫離患者是高度近視患者。一般說來,高度近視跟病理性近視有著莫大的關聯。單純性高度近視,其近視度數雖高,但發展到一定時期可趨於穩定。而病理性近視占據了高度近視的大多數,並且在成年之後亦會繼續發展,十分可怕。
高度近視的人在進行劇烈運動(如跑跳、打球)或玩游樂項目(比如坐過山車、跳水、蹦極)時,急速轉彎、向下俯沖等動作都可能使眼球瞬時壓力劇增,相當 於眼睛挨了一記重拳,視網膜極易脫離。劇烈運動時難免發生撞擊,眼球在一瞬間發生變形,玻璃體不能順應外力,其基底部與球壁分開,容易產生視網膜鋸齒緣離斷,造成脫離。
除了高度近視,引起視網膜脫離的還有四個高危因素。
1、年齡增加。視網膜脫離多見於40~70歲的中老年人,多數有高度近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睛玻璃體逐漸液化、變性,並伴有各種視網膜變性,視網膜脫落的風險增加。
2、用眼過度。近年來,視網膜脫落呈現年輕化趨勢。有研究顯示,白領群體中,視網膜脫落的人越來越多。電子輻射、長時間用眼等對年輕人的視力影響非常大。特別 是原本就近視的人,眼軸比正常人長,血液供應不好,一旦眼睛過於疲勞,眼壓就容易升高,可能發生視網膜脫離。一般來說,電腦、財會、設計等從業者是高危人群。
3、隱形眼鏡。隱形眼鏡是一種角膜接觸鏡,角膜是眼睛最外面的部分,而視網膜是眼球的最裡面一層,因此隱形眼鏡不會直接導致視網膜脫落。但佩戴不適合的隱形眼鏡可能會引發結膜炎、干眼症等眼部疾病,嚴重者時可能造成視網膜脫離。
4、高血糖。糖尿病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就是眼病。患病時間越長,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的幾率越大。糖尿病後期,患者並發的視網膜病變或外傷都可能造成玻璃體的牽拉,導致牽引性視網膜脫離。
上述因素疊加起來會使視網膜脫離風險大為增加。視網膜脫離後,視網膜感光細胞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如不及時復位,視網膜將發生萎縮、變性,造成視功能不 可逆損害,因此要早診斷、早治療。視網膜脫離發現得早,可以采用鞏膜外墊壓手術,復位成功率很高;如果發現較晚或病變嚴重,可進行玻璃體手術。有視網膜脫 離史的人,視網膜會變薄且脆弱,約10%的患者會再次發生,因此一定要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別過度用力(如劇烈咳嗽、提重物、用力排便、揉眼睛)等, 坐飛機前最好咨詢醫生。
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後,視力恢復相對困難,所以建議60歲以上人群、高度近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不要過度用眼,減少眼球的激烈活動;每年做一次散瞳檢查眼底,一旦發現有視網膜干孔或變性區,應及時做視網膜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