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課間休息時,在老師的指導下,所有人閉上眼睛開始做眼保健操,5分鐘後,便會感到眼部放松了。相信很多“80後”對眼保健操都有這樣的記憶。
然而,近段時間,不斷有人對眼保健操提出質疑。他們認為,眼保健操不僅沒有用,而且還有危害。這部分人的觀點是,做眼保健操不僅無法改善視力,而且用髒手擦眼,還容易誘發眼部疾病。
中小學生做了多年的眼保健操究竟是有用的還是有害的?現實生活中也是眾說紛纭——有人認為是無用的,有人則不肯定其作用,但認為“至少沒有啥害處”。
眼科專家認為,不能簡單地說眼保健操是無用的還是有害的。既然是眼保健操,其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保健”。從近視的病理來分析,對付近視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假性近視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真性近視則可以通過手術治療。而目前,也暫時沒有嚴謹的科學數據,能夠用來支撐眼保健操對預防或治療近視有用。
做眼保健操是否有用引熱議
1963年,全國第一套眼保健操由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體育教研室有關負責人自創。後經眼科專家改進,1982年由教育部等10部委向全國推廣並延續至今。
近段時間,已經被中小學生做了50多年的眼保健操頻繁遭受質疑。
有網友在微博中稱,1963年,眼保健操在全國強制推行,但其毫無科學根據,也一直在殘害中國青少年。因為眼保健操只是按摩毫無作用的穴位,且無法改善視力,許多學生用髒手按摩導致紅眼病、眼部感染等。另外,近年來中國青少年近視率升至世界第二,達3.6億人,也說明眼保健操沒用。
眼保健操無用且有害的說法,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有網友對這一說法表示認同,因為他們上學的時候也做眼保健操,但還是近視了;有網友不贊同眼保健操有用,但認為其“沒啥害處”;也有網友懷疑眼保健操的作用,並懷疑自己做了多年的眼保健操才導致了近視。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中小學生和老師又是如何看待眼保健操的呢?
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區的兩所小學和兩所中學的師生。
“我不喜歡做眼保健操,覺得太麻煩了。”前進小學四年級學生小楓說,他的爸爸媽媽經常要求他做眼保健操,但他自己嫌麻煩,“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用,每次都是簡單做幾下”。
市一實小三年級的學生莉莉則喜歡做眼保健操,她覺得“做過眼保健操很舒服”,她也認為“做眼保健操有好處”,但不清楚具體有啥好處。
市一中初二學生劉旭則認為,“眼保健操很有用,我每天堅持做,做過之後眼睛很舒服,到現在我都沒有近視”。
劉旭的同學韓一鳴則對眼保健操有用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在小學的時候也是經常做眼保健操,但上初中後“還是近視了,要是眼保健操真能預防近視的話,那我就不會近視了”。
市實驗中學初三學生徐鵬飛則“不敢肯定眼保健操是否有用,但覺得至少應該沒有啥害處”。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眼保健操是不是有用,有沒有害處也不清楚。”市實驗中學的劉老師笑著說,盡管他不清楚眼保健操具體是有用還是有害,但他認為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否則國家也不會一直推廣了”。
眼保健操的作用主要是“保健”
對於網絡對眼保健操的質疑,商丘眼科醫院的眼科專家王興邦有自己的看法。
王興邦認為,不能說做保健操是有害的,也不能確定做眼保健操能預防或治療近視。既然是眼保健操,其主要作用還是在於“保健”。
“這些年,近視的青少年人數的確增加了,但並不能簡單地說,近視是因為做眼保健操引起的。”王興邦說,眼保健操應該有一定的中醫脈絡學理論作為依據的,但不能把預防或治療近視寄托在做眼保健操上。
王興邦稱,近視在醫學上尚屬不可逆疾病,“還是應該以預防為主,當然也有人提出可以進行針灸、按摩,但是否有用也不好說”。
王興邦認為,造成近視的原因主要有三種: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用眼不科學。
遺傳因素主要是指如果父母雙方均患有高度近視的話,那麼孩子同樣會近視的概率也將大大增加;環境因素主要是指長期處在某種容易造成眼疲勞的環境中工作或學習,最終由假性近視而轉化為真性近視的概率也會增加;用眼不科學主要是指在工作或學習中長期姿勢不正確,不注意科學用眼進而導致近視。
“其實,人的眼睛天生就是看無限遠的,也就是往無限遠看的時候,人的眼睛不需要進行任何調節,但要近距離看東西的話,眼睛就需要進行調節了。”王興邦說,眼睛長時間近距離視物就會導致眼疲勞和睫狀肌痙攣,“睫狀肌短期痙攣也稱為假性近視,一般情況下,通過藥物和自我調節,假性近視是可以恢復的,如果假性近視一直得不到緩解,也就是睫狀肌始終處於痙攣狀態,眼的軸長就會拉長,這就可能轉變為真性近視”。
“為彌補真性近視帶來的視力不足,可以配戴近視眼鏡或做手術。”王興邦說,因而不能太高估或迷信眼保健操的作用,但又不能全盤否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能調節眼部周圍的神經,起到放松的作用”。
暫無科學數據支撐“有用”說
市中心醫院眼科主任劉志剛對眼保健操能夠預防和治療近視的說法也不認同。
“目前,暫時沒有嚴謹的科學理論支撐眼保健操對預防或治療近視有作用。”劉志剛說,“目前也沒有統計學上的科學依據,比如有人對10000個堅持做眼保健操的青少年和10000個從不做眼保健操的青少年進行對比研究,並得出結論眼保健操是否有用,或者有害。”
劉志剛認為,眼保健操提倡的是按摩眼部周圍的穴位,“穴位是中醫的理論,而我國配戴近視鏡的歷史才有百十年,這也說明百十年前的中醫對治療近視的穴位並沒有研究,因而說通過做眼保健操能夠預防或者治療近視的說法缺乏相應的理論基礎”。
“做眼保健操不正確的話,的確還容易引起結膜充血或眼球充血。”劉志剛說,做眼保健操得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不能按壓眼球,“可以將眼球比喻成一個氣球,經常擠壓肯定有害處,做眼保健操的話還是應該以按摩眼眶為准”。
劉志剛認為,眼保健操的主要原理就是通過按摩而增加眼部四周的血液循環,能對神經起到調節作用,進而才會感到放松。
預防近視關鍵還需科學用眼
“我認為做眼保健操容易誘發眼疾病或者近視的說法不可信。”家住新城國際小區6號樓1單元的侯先生說,他兒子上初三,一直堅持做眼保健操,也沒有近視。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不講究衛生引起的,要是做眼保健操時講究衛生的話,就不會誘發眼部感染了。”侯先生說。
家住天明第一城小區9號樓2單元的方女士則認為,造成青少年近視增多的主要原因還是現有的教育模式,“只講究分數,不考慮其他,孩子除了在學校做作業,回到家也要做作業,甚至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用眼,眼睛不近視才怪呢”。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或避免近視呢?
王興邦認為,關鍵還在於青少年要養成科學用眼的習慣。看書或寫字的時候要保持正確的姿勢,要和書本保持35厘米以上的距離,看電視要保持2米左右的距離。
此外,現在智能手機和家用電腦越來越普及,青少年在使用這些高科技產品時,也要注意用眼科學,玩手機或電腦的時候應保持和看書或寫字時的距離一樣,也應該在35厘米以上。
“不管是看書、寫字,還是玩手機、電腦,每隔30分鐘左右,就應該遠眺5分鐘左右,這樣就能緩解眼部疲勞,也能對近視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王興邦說,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近視症狀時,也應該及時帶著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以便讓醫生對真假近視進行確認,並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節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