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眼科網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光明眼科網 >> 眼科百科知識 >> 眼部疾病預防 >> 宅久了,容易導致近視?

宅久了,容易導致近視?

  直到更近科學家才開始接受這一點:花太多時間宅在室內,可能會導致近視。實驗室裡的研究表明,明亮光線可以刺激視網膜中多巴胺的分泌,這種神經遞質能夠眼球的生長,防止出現異常。

  戶外活動太少?

  近幾十年來,北美和歐洲的近視發病率不斷上升,美國現在已有1/3的成年人近視。東亞地區近視率的攀升已經達到了令人警惕的地步。

  近視與孩提時代戶外活動過少之間存在關聯,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情。當時,許多研究者都大吃了一驚孩子們的玩耍或許會促進眼睛的正常發育,這個觀點聽上去實在不可思議。

宅久了,容易導致近視?

  “確實,放在5年前,我覺得沒有人會留意大家在戶外呆了多長時間。”視光醫生傑裡米·古根海姆表示。他曾在英國威爾士研究過近視,目前在香港理工大學任職。他認為,這些發現為近視研究帶來了“令人激動的新方向”。

  只要小時候多在戶外花點時間,許多人或許就不用架著框架眼鏡,不用戴隱形眼鏡,也不需要做激光手術矯正視力。但古根海姆指出,現在還不清楚待在戶外會在多大程度上降低近視風險,也不知道具體機制是什麼。一些科學家說,要訣可能是沐浴於自然光下,可能是在極目遠眺中放松眼睛,也可能是戶外環境下余光景物的作用,當然也可能是這些因素的綜合結果。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視光學院的視光醫生唐納德·穆蒂說:“很多問題都懸而未決,這讓我們沒法兒給出足夠有效的建議。”

  除了待在戶外之外,其他行為或許也有影響。今天創下的高近視率,恰好與整整一代孩子的成長同步發生,他們在計算機和電子游戲的熏陶下長大,又被沉重的升學壓力壓得抬不起頭來這一點在遠東地區尤為明顯。一些研究者提到了一個爭論已久的理論,認為近視與過多的閱讀及其他“近距離工作”有關。

  這個問題還遠遠沒有定論。但至少在中國廣州,與近視相關的臨床試驗已經開始進行了。一些被隨機選中的孩子每天會在學校多參加一小時的戶外活動。隨著實驗數據的積累,這項策略已經初現成效。

  近視發病率不斷上升

  如果把人體看作一台儀器,眼睛恐怕算得上是其中更精妙的部件。視力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看清近在手頭的物體。為了看清近處的物體,晶狀體的眼部肌肉會收縮,將物體的像聚焦到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上。視力好的人要看清遠處的物體也是小事一樁,因為眼部肌肉會松弛,晶狀體的形狀也隨之改變,能夠將遠處的影像聚焦到視網膜上。

  但是,近視患者的眼球是略微拉長的,他們的眼睛仍能看清近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卻成像於視網膜前面一點點,於是他們的眼前就模糊一片了。

  眼球的形狀由它的生長過程決定,這一過程主要發生在嬰兒期,青春期階段會繼續生長,但幅度有限。眼球的生長在很大程度上受控於基因指令,這些指令是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長河中造就的。

  如果基因模板有缺陷,視力當然會受影響。但是,眼球的生長還嚴重依賴於一些外部因素這個過程被科學家稱為視覺反饋。光對眼球的“轟擊”,包括光的顏色和明暗對比,都能對眼球的正常生長起到引導作用。

  科學家現在可以確信,這種外部刺激近幾十年來發生了一些變化,導致了近視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橫行。

  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世紀之交,在美國12至54歲的人群中,近視率就從25%上升到了近42%,如此巨大的變化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裡就發生了。在地球的另一端,新加坡的近視率更令人心憂新加坡在役軍人(全為年輕男性)的近視率也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43%,飙升到了如今的80%以上。

  與此同時,老一輩人的近視率卻沒有出現明顯上升。在中國和美國,40歲以上人群中的近視率約為1/4。

  由於近視率激增的現象並沒有禍及鄉村,科學家認為這股近視狂潮反映了年輕城市居民的新型行為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城市,情況很可能會越來越糟。

  對一部分人來說,近視只不過會給生活帶來些許不便。但對另一些高度近視的人來說,他們的視力會越來越差,晚年患白內障、青光眼和視網膜脫落的風險也更大。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內科醫生及流行病學家蘇新梅說:“未來幾十年內,病因性近視和並發性失明將在亞洲流行開來。”

  遺傳也是原因之一

  近視率近幾十年來的攀升促使科學家去尋找其中的緣由,這也讓近視與戶外活動的關聯變得明朗起來。

  2007年,穆蒂和他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團隊招募了514名視力正常的三年級兒童,在隨後長達5年的時間裡分析這些孩子的異同點。5年後,1/5的孩子成了近視眼。即便把父母近視的因素也考慮在內,研究團隊發現,花更多時間待在戶外的孩子,與經常閉門不出的孩子相比,更不容易患近視。這項研究發表在《眼科研究和視力學》期刊上。2008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伊恩·摩根和悉尼大學的凱瑟琳羅斯也發現近視與戶外活動存在相關性。無論是放松休閒還是體育運動,10歲以前的兒童只要花大量時間在戶外,就更不容易患近視。

  這些報道與數十年前人們的觀念大相徑庭,那時的許多科學家還認為,近視主要是一個遺傳問題。畢竟,父母中一方近視的話,孩子近視的風險也會增高,雙方都近視的話,風險就更高。但是,科學家在基因層面還沒有找到可稱之為近視成因的鐵證。古根海姆說:“這只是一些細微的遺傳效應,只能解釋一小部分近視病例。”此外,有研究比較了生活環境不同及戶外時間長短不同的中國兒童,結果表明,與民族相關的基因相似度遠沒有日常行為模式來得重要。

  摩根表示,這股近視狂潮與遺傳無關。“基因庫不可能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就改變這麼多,就算是幾代人也達不到。”他說,“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新誘因,那就是待在戶外的時間。”

  到戶外沐浴陽光

  科學家至今無法從分子層面上完全理解近視,但他們已經弄明白的問題,能為戶外光解釋提供支持。實驗室裡的研究表明,明亮光線可以刺激視網膜中多巴胺的分泌,這種神經遞質能夠眼球的生長,防止出現異常。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內科醫生及神經生物學家威廉·斯蒂爾說,眼球的生長是幾十種天然化學物質巧妙平衡的結果,光照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把這個過程比作駛上山頂的汽車,除非司機踩好剎車,否則汽車很容易沖下山坡。多巴胺和其他停止生長的信號就相當於剎車,而暴露於亮光之下就相當於踩下了剎車。斯蒂爾說,眼睛裡分泌的化學物質的合理平衡,“著車是一點點往下挪,還是一下子沖下坡”。

  與自然光相比,室內照明產生的信號或許不足以起到“猛踩剎車”的效果,以阻止眼睛的異常生長。動物實驗進一步強化了光照與近視的聯系。科學家給動物綁上特殊的眼鏡,讓它們只能看到模糊或扭曲的景物,這樣就能使動物患上近視。

  除了充足的陽光,戶外還能提供寬廣的視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視網膜神經生物學家安迪·費希爾指出,眼睛在戶外會更加放松,“它用不著費勁去彎折光線了”。在這種放松的情況下,扭曲眼睛形狀的生長信號或許會被叫停。

  戶外環境還提供了一套不同於室內的余光景物(即眼角余光所見的景物)。盡管這些景物並不出現在視場中央,它們也存在准焦或者散焦的情況。謝夫爾說:“如果你來到室外極目遠眺,余光中的景物都會在同一個焦平面上。”也就是說,通過余光映入眼簾的景物差不多都一樣遠近,更容易准確對焦。室內的情況就不同了,准焦和散焦的影像會摻雜在一起。

  戶外環境也跟史前人類的視覺需求更為接近。在人類的整個演化歷程當中,我們幾乎一直待在戶外。新的行為模式,包括工業化社會中的生存方式和花在教室裡越來越長的學習時間,都向眼睛提出了“不自然”的要求,無法跟人類眼睛古老的程式很好地磨合。

  近距離工作

  “近距離工作”或許是另一種磨合不佳的人類行為改變方式。我們的先祖不讀書,即便是那些削箭頭或者干其他細活的人,大概也不會一干就是一整天,而且每天都如此。頻繁的近距離工作是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而出現的。許多人是在童年變成近視眼的,書呆子架一副“酒瓶底”的經典形象恐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人到成年也會患上近視,紡織工人和成天面對顯微鏡的從業者近視率極高,已經成為職業病。

  蘇新梅等人更近的研究,已經將“戶外活動減少/近距離工作增加”與近視聯系了起來,“我們發現經常泡在電腦上的孩子更容易近視。”古根海姆也發現,喜歡讀書的青少年裡近視率更高。另一個團隊調查了丹麥的醫學院學生,發現那些全神貫注於閱讀大量枯燥書籍的醫學生同樣更容易近視。

  但穆蒂和摩根通過近距離工作幾乎不損傷視力,此後“近距離工作導致近視”的假說就失去了一批擁趸。其實,整理一下導致近視的潛在因素就很容易發現:讀了很多書的人大概是在室內讀的書,看電視或用電腦也是如此。2007年,一項針對土耳其的醫學院學生所做的調查,進一步動搖了近距離工作理論。與視力的同學相比,那些近視的醫學生在7歲以前待在戶外的時間較短。在那些近視的醫學生中,大約1/7是在18歲以後才近視的。研究者沒有發現他們在近距離工作上存在任何差異,因為每個醫學生都要做大量閱讀等近距離工作。但是,這項發現指出,戶外活動過少造成的“惡果”可能會到年紀漸長時才顯現出來。

  另一些研究暗示,一些不太受關注的因素也在發揮作用。一項,體育運動似乎能夠在11歲的孩子身上起到某種預防近視的效果。這種趨勢在丹麥醫學院學生身上也能觀察到。

  穆蒂想知道,待在戶外對預防近視的正面效應是否與維生素D有關,畢竟人類是依靠紫外線來合成這種維生素的。在他自己的一項小規模研究中,作為觀察對象的青少年待在戶外的時間大致相等,但近視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確實比不近視的人低20%,這還是考慮了年齡差異和飲食結構差異之後的結果。

  盡管這些理論還在接受調查,一些科學家已經開始呼吁要開展行動了。斯蒂爾說:“我們必須讓家長知道,踢也要把孩子踢出門去。”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與弱視 眼部疲勞健康經驗 關於視力健康經驗 眼部疾病保健 眼部疾病症狀 眼部疾病治療

Copyright © 光明眼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